皇长孙的团宠日常_第14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0节 (第1/3页)

    徐阶听着,没敢轻易表态,目光甚至短暂的看了一眼坐在旁边,自己看书的朱翊钧,不知道他究竟要禅位给裕王,还是给这个年仅七岁的皇孙。

    突然,徐阶脑子里灵光一闪,随即后背就一层冷汗。

    皇上这哪是要禅让帝位,这是在给他挖坑。什么裕王,什么孙儿,他话可以这么说,甚至可能真的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但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胆敢顺着他的话往下接,劝他赶紧让贤。且等着吧,运气好罢官回家种地,运气不好,抄家,流放,甚至斩首都有可能。

    徐阶镇定下来,迅速做出反应,他先是安抚了嘉靖几句,称陛下乃真龙天子,洪福齐天,静心休养几日,便可无恙。

    又道:“正如海瑞疏中所言,陛下天质英断,睿识绝人,雄才伟略,天下臣民慑服。若贸然禅位,天下震动。”

    说到这里,他又跪了下来,向嘉靖磕头,言辞恳切:“伏惟陛下将养龙体,然后回宫视朝,举百废而绝百弊,则我大明中兴之治可望。千秋万世传于子孙,则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一番话把嘉靖哄得龙颜大悦,挥挥手,让他回去了。

    朱翊钧看着徐阶的背影,一把年纪了,除了要在内阁处理诸多国事,还得和他皇爷爷斗智斗勇,也怪难为他的。

    这一日,京师降了今年第一场雪。大殿中生起红罗炭,嘉靖咳嗽了两声,他还病着,不敢开窗通风,黄锦赶紧换了无烟的檀香木。

    朱翊钧坐在厚厚的蒲团上,又在为嘉靖念奏疏。嘉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常常是他一封奏疏还未念完,皇爷爷已经睡着了。

    朱翊钧便提笔,按照以往嘉靖批阅奏章的思路,自己在旁边写上批语,再交由司礼监,看看行不行。

    最后一封,拿起来的时候,朱翊钧又感觉不妙。看这厚度,比起当初海瑞呈上的《治安疏》有过之而无不及。

    严嵩当内阁首辅的时候,有杨继盛的前车之鉴,言官们人人自危,没人敢说实话。

    后来徐阶取而代之,阻塞二十年的言路大开,言官们也敢给皇帝提意见了,尤其在海瑞之后,许多人见他还活着,嘉靖有所顾及,不能杀他,于是,大家也纷纷效仿,做起了敢于进谏的贤臣。

    朱翊钧拿着沉甸甸的奏折,真怕又是哪位憋得太久的贤臣放大招,给他皇爷爷本就羸弱的身体,再添一把火。

    朱翊钧想看,又不想看。

    黄锦取了貂皮大氅,轻手轻脚的盖在嘉靖身上。朱翊钧看了一眼熟睡的皇爷爷,想着他自己看看,不念给黄叶也听,于是,便打开了奏章。

    可是,第一句话,就让他震惊了,这竟然狱中的胡宗宪写的!

    第91章 “委为言官故进明……

    “委为言官故进明占、兇私求胜、乘机麗陷,恩乞天

    恩洞燃孤臣、術察至冤、以全蚁命事。”

    开篇胡宗宪就这场针对他的弹劾定了性——党争。而他,不过是这场党争中的牺牲品。

    这是一封他为自己写的《辩诬疏》,主要向嘉靖陈述了他这些年来在东南抗倭所做的一些成绩,以及当初陆凤仪弹劾他十大罪状的辩驳。什么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党……胡宗宪在奏疏里说,这些罪名全都是为了党争而诬陷他,甚至有一些勾结倭寇的朝廷命官捏造罪名报复他。

    然后他又说到了自己在东南抗倭的功绩,提督军务,征集粮草,亲督兵将,在一月三捷……细数圣上给他的赏赐,为这份圣恩,他继续矢心为国,殚竭忠谋,劳绩殊常,宜加显擢。

    他还表示早在那个时候,朝中就有许多人想要陷害他,是圣上眷顾,才让这些人不敢加害。

    这封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