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_第33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2节 (第1/3页)

    朱翊钧话没说完,有意让皇太后觉得,让潞王留在宫里,母子俩还能时常见面,是对母后的孝顺,也是对潞王的恩赐。

    实际是,搬去王府,宫人、侍卫都得安排,动则几百上千人,本该属于亲王那份俸禄每年也得给潞王。

    朱翊钧掐指一算,不划算,就在宫中,给他安排二三十个太监就行,吃喝也都由尚善监准备。

    最关键的是,朱翊钧还能每日督促弟弟学习,他可不相信潞王是个自律的孩子。若没有人时刻耳提面命,很快就能打回原形。

    “唉!”朱翊钧叹气,他也不过比潞王和瑞安公主年长七岁而已,在他们面前,总怀着一种老父亲的忧虑感。

    大明皇帝的大婚,场面宏达,礼制繁复,前期准备工作,就要好几个月,光是礼部侍郎代替皇帝祭告天地、祖宗就要分三次。

    随后,朱翊钧来到乾清宫正殿,?宣制官手捧诏书,?站在东侧丹陛上,?高声宣诏:“兹选大学士张居正女张若兰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

    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绵延数十里,鼓乐不绝,鞭炮齐鸣,皇帝的赏赐不仅张府上下人人有份,?也会给沿途的百姓也会得到赏钱。

    皇后的彩舆由奉天门入宫,繁复的大婚礼仪足以让人精疲力尽,但这还不算完,大婚之后,还要为皇后单独行加封礼仪。

    这一套流程下来,天快黑了,朱翊钧还得带着他的皇后拜谒家庙,

    然后回宫,换上今天的不知道第几套礼服,东西对坐,执事官要举馔案,行同牢合卺礼。

    最后换回常服,大婚之日的所有礼仪才算结束。

    但婚礼还没完,还有第二天,第三天——一共五天,不是皇帝皇后拜祖宗、太后,就是亲王、大臣在不同的宫殿拜皇帝。

    无论如何,总算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朱翊钧也娶到了他心仪的姑娘。

    红烛的映衬下,一身隆重礼服的张若兰宛若天宫仙子。朱翊钧牵起她的手,想起小时候与她投壶、吟诗,对酌,那时他唤她meimei。后来,他们在江陵偶遇,一起去德安,听何心隐讲学。李贽盛赞像张若兰这样有才学的女子,孔子周游列国,打着灯笼也找不着。

    不知什么时候,朱翊钧不再喊她meimei,而是直呼其名。

    他就那么目不转金的看着张若兰,看得对方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烛光摇曳,给她的脸上映照出一抹绯红。

    朱翊钧忽的想起什么:“我给你看一样东西。”

    二人来到御案前,朱翊钧在拿出个匣子:“这是在南京时,一位好友所赠。”

    他从里面取出一方卷轴,展开来竟是一副刺绣,绣的是一副墨兰图。兰花微微绽放,栩栩如生,兰草飘逸灵动,苍劲而孤高。

    张若兰与他共执画卷,一边端详刺绣,一边点头称赞:“画得好,绣得也好。”

    朱翊钧奇道:“你怎知这原本是一幅画?”

    张若兰指着那兰叶一处折痕:“作画之人一定功力深厚,刺绣费了好一番工夫,才能将其中意蕴展现出来。”

    朱翊钧受了夸奖,有点得意:“我画的。”

    张若兰垂眸,轻轻“嗯”了一声:“我猜到了。”

    朱翊钧靠过去,贴在她耳边道:“作画时,心中想的是你。”

    他说话总是这么单刀直入,叫人猝不及防。

    “回京以后,我想把这副刺绣送给你,只是……”

    朱翊钧欲言又止,倒是勾起了张若兰的好奇心:“只是什么?”

    “只是,绣这副墨兰图的曾经是一位青楼女子,我不想你觉得冒犯。”

    张若兰反问:“那,陛下认为这是冒犯吗?”

    朱翊钧摇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