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_第651章 分崩离析的前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1章 分崩离析的前兆 (第3/4页)

曹朋当年倾力营建河西的好处,历经曹汲数载经营,也初显端倪。

    建安十一年,凉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

    人口自建安九年,曹朋离开时的二百余万,增加至近五百万,已隐隐比肩豫州和益州人口,甚至超过了益州的人口总和。曹汲在凉州,未动一兵一卒,可是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势力,让西域三十六国胆战心惊。很多西域商人都愿意来中原做事,也为关中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关中人口在建安十二年时,达到三百万。

    也就是说,算上流州,八百里秦11人口总和近千万,和整个中原人口,基本持平。

    当然了,这巨大的人口基数背后,不可避免的会有无数血泪史。

    曹朋当初设立了贩卖人口的政策,在檀柘等人的帮助下,从漠北草原上掳掠来的奴隶已超过百万之众。这,又是何等可怕的一个数字。一百万奴隶,也就预示着,无数家庭的破灭。曹朋耗费大量的资金,换来了整个关中的平稳。河西郡的面积,已慢慢的走出了石嘴山口,向漠北地区扩展开来。

    可以说,只要曹cao愿意,他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在关中征调数十万大军,马踏塞北。

    如此辉煌政绩,让法正心悦诚服。

    在三思之后,他最终决定,前来襄阳投奔曹朋。

    虽说他的最终目的,是为曹cao效力。而且他也知道,投奔曹朋,他的身上必然会有很重的曹朋烙印。可那又如何?似他这种毫无根基,毫无名气,毫无资历的三无人员,若没有一个靠山”休想成就大事。曹朋别看是曹cao的臣子,可是从曹cao对本族的关爱来看,到了曹朋的帐下,就等于走进入了曹cao的派系。可别忘了,曹朋还是曹cao三子曹彰的启蒙老师……

    这种亲密的关系,注定了曹朋日后,根基深厚。

    有这么一个靠山在,自己也能够有更大的前程不过,在见到曹朋之前,法正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

    他手中虽有李儒的介绍信,可却不知道李儒究竟是什么身份。只知道李儒肯定和曹朋有关联,再多的事情”可就不太清楚了。而他又没有见过曹朋,对曹朋的了解,大都取自传闻。

    曹朋,能看中我这个三无人员吗?

    法正有些迷茫。

    哪知道,见到曹朋之后,曹朋根本没有去看李儒的书信”竟然知道他的表字。

    法正心里激动万分,一块大石,也随之放回肚中。

    曹朋笑道:“朋当年为河西太守时,曾闻司隶校尉张既张德容先生提及令尊之名。德容先生还说,法孝直有大能”可惜远赴益州,不得为家乡出力,非常遗憾。原以为我离开关中,再难与孝直相会,却不想在这樊城,能见到孝直,岂不是天赐孝直助我?呵呵,此朋之幸也。”

    张既,原安定太守。

    建安十一年,替卫凯而出任司隶校尉一职。

    曹朋也是没有其他的主意,只好借用张既之名。而且,这也是最好的一个借口,张说本就是关中人士,而法正也不可能跑到张既跟前,问张既说: 你是不是在曹朋面前夸赞过我呢?

    法正闻听,不禁喜出望外。

    心中的疑惑也随之消失,原来是张既向曹朋介绍过我。

    怪不得曹朋没有看那封介绍信,便知道我的名字。同时,在法正的心里,对刘璋更多了几分怨恨。

    也难怪,法正这些年来,在刘璋的手下,可是被压制的不轻。

    而今能得别人重视,心里在感激的同时,也就对刘璋有了怨念。

    曹朋肃手,请法正落座。

    他这才拿起李儒的那封书信,就着灯光看去。

    李儒在信中大力赞扬法正,说此人能力卓绝,不逊色庞统。曹朋轻轻点头,仔细的看了一遍之后,将书信放在灯前,烧了。这种东西,心里知道就好,最好不要留下什么痕迹和证据。

    “先生能来助丞相,乃丞相之幸。”

    曹朋这句话,可不是乱说。

    在《华阳国志》里,曾记载着一段曹cao对法正的评价:吾收天下jian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这华阳国志的内容是否属实且不说,但由此可见,曹cao后来对法正也是极为赞赏。

    不过,现在的法正,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