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5章 野望(二)1/2 (第3/4页)
的热情。 曹朋把张松送至襄阳后,受命驻邺城外。 当晚,他参加了曹cao为张松准备的接风宴,回到营地时,已近子时。 正准备休息,忽闻帐外有小校来报:“贾军师求见。” 曹朋愣了一下,连忙道:“快快有井。” 心里面同时感到困惑,这大半夜,贾诩何故前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小校带着贾诩,走进了中军大帐。 与曹朋拱手见礼后,贾诩倒也没有客套,开门见山道:“友学,你我大难将临,还需早作打算。” “先生,何故出此不祥之言?” 贾诩坐下来,苦笑道:“丞相近日与诸公商议,准备在开春之后,自乌林出兵,征伐江东。 然,刘备占居长沙,江夏刘琦未灭,西川刘璋亦蛇鼠两端,意向不明。 此时征伐江东,势必出现腹背受敌之局面。而且,丞相新得荆州水军,尚未能完全掌控。在这个时候出兵江东,绝非最佳时机。我欲力谏丞相,请他暂止征伐江东之念,全力镇抚荆州,消灭刘备余孽待荆州休养三四年,兵强马壮,民心归附之后,再取江东犹未晚矣。” 听到贾诩这番言语,曹朋愣住了。 贾诩不赞成曹cao攻打江东? 是他临时起意,还是原本如此?历史上,曹cao在赤壁之败以后,曾言:若奉孝在,何至于此败。 可现在看来,不是没有明白人而是没有一个能说服曹cao的人。 “先生……” 曹朋站起身来走到军帐门口,向外面看了看,而后返回来对贾诩道:“对于此事我亦反对。然则丞相而今性质甚高,你我谏言,只怕未必有用。不瞒先生,我已派王双前往邺城,请奉孝前来。而今能说服丞相者,非奉孝莫属在此之前,你我最好是谨言慎行尽量把利弊陈述于丞相面前,请丞相自行考虑,而莫提出主张。否则的话,只怕会适得其人……,…” 贾诩既然来找曹朋商议这件事,恐怕也是担心,自己说服不得曹cao。 可问题是,曹朋也没有把握能说服曹cao改变原有的主意。他之所以劝说贾诩不要进谏,也是担心曹cao在得意忘形之下,生出抵触的念头。曹cao这个人,喜欢和人对看来。你不让我做什么,我偏要做什么而且还好面子,哪怕明知道错误,也是死不认错的主儿。在曹cao一生,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发生。 吕伯奢,那个在曹cao刺杀董卓失败后,逃难途中收留他的老人。 只因一个误会便杀了吕伯奢全家。后来明知错误,仍坚持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设计,蒋干盗书使蔡瑁张允被杀。曹cao后来明白过来是上了周瑜的当,可对外坚持说蔡瑁张东密谋造反。诸如此类的事情有很多,也说明了曹cao的性情。 对于征伐江东一事而言,贾诩不够资格劝说曹cao,曹朋也没有这个资格。 恐怕在曹cao的心腹之中,有资格劝说他的,只有郭嘉和荀或两人,偏偏这两人,还都不在襄阳。 这是一个大方向的问题,不比之前曹cao对待张松的态度。 态度可以改变,可是策略一旦制定,再变动,就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曹朋贾诩此时劝谏,弄不好会让曹cao产生抵触之心。那么等郭嘉来了,也未必能说服曹cao。倒不如只陈述利弊,不言决策。如何抉择,是曹cao的事情,等郭嘉来了以后,再言其他。 贾诩想了想,觉得曹朋说的也有道理。 “既然如此,就依友学之言。” 两人又商议良久,确定了具体的方案,贾诩这才告辞离去。 送走贾诩后,曹朋独坐与帐中,睡意全无。说实话,历史的发展,似乎已经渐渐脱出了他的掌控。未来将如何发展,已经成为他而今,最头疼的事情。如果没有赤壁之战,会是什么结局?郭嘉被他救活了,张松被他说动了,历史,还会如原先一样,沿着原有的轨迹发展? 重生十载,如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