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_第八十五章:朝堂之争,激烈汹涌,三日明意,决定生死【为最单纯大佬加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五章:朝堂之争,激烈汹涌,三日明意,决定生死【为最单纯大佬加更】 (第5/8页)

臣,恳求陛下,以大不敬之罪,将狂生许清宵发配边疆,再以文宫之力,削他才气,剥他功名,以儆效尤。”

    开口之人,是一位七品明意儒官。

    他一番话,说的犀利无比,光是三点就足以让许清宵死无葬身之地。

    不尊皇权!不敬圣意!煽动民众!

    换做任何一人,被戴上任何一顶帽子,只怕这辈子就到头了。

    可谓是字字杀人。

    而这种言辞,显然不是一个七品明意儒生能说出来的话,背地里自然是大魏文宫之人。

    但让他出面,而不让大儒出面,原因很简单,让一名普通儒官抛砖引玉,看看皇帝的态度,若是皇帝态度是随他们怎么处置,那就按照这个来。

    如果皇帝不认可,那这些大儒就可以出来说话了,不然开局就让大儒出场,容易一下子把局面搞太僵。

    儒官的声音响起。

    大殿当中。

    大魏女帝扫了一眼对方,婉儿则将奏折呈上。

    接过奏折,女帝几乎只是扫了一眼,便缓缓合上。

    这件事情,满朝文武都知道,就没必要假装不知了。

    “此事,朕于昨日便已知晓。”

    “众爱卿有何见解?”

    大魏女帝开口。

    十分平静。

    没有生气,也没有任何情绪,只是询问众臣有何意见。

    随着此话一说。

    当下文官当中,缓缓走出一人。

    “臣,军机处,赵岩,有不同见解。”

    身影出现,缓缓开口道。

    女帝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对方。

    而后者也立刻开口道。

    “此事,臣于昨日也已知晓,不过臣也得到一些其他消息。”

    “与王景王大人说的有些不符。”

    “这许清宵并非是为朋友出面,而是为一些无辜百姓出面。”

    “再者,怒斥大儒之事,据消息来报,是大儒严磊没有做到无私之境,有错在先,当然这许清宵也的确狂妄,的确有错,可臣认为,此事双方皆有过错。”

    “至于煽动民意,更显得无稽之谈,无非是百姓不明,闹出一场误会罢了。”

    军机处赵岩开口。

    他主动站出来为许清宵辩解,倒不是袒护许清宵,也不是钟意许清宵。

    原因很简单,他是武官,本身就与儒官如同水火。

    朝堂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有了党派势力之后,管你是对是错,反正你提出来的东西,我一定要弹劾一下,不可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恶心也好,气你也好,反正不可能让你说了算。

    只是此话一说,王景有些皱眉了。

    “赵大人,此事证据确凿,儒生斥大儒,怎么在你口中,仅仅成了一件小事?”

    他开口,有些不悦,不过也知道对方存在就是在找自己麻烦。

    这也正常,文武如水火,他们也经常找武官麻烦,倒也是习惯。

    “王大人,此事无论怎么说,都只是一场误会罢了。”

    “陛下,臣觉得,许清宵乃为大才,倒不如小惩大诫,就如此算了。”

    赵岩开口,为许清宵争个从轻发落。

    然而王景看向女帝,继续开口道。

    “陛下,臣认为,此言差矣,严儒是否有错,可以另说,即便他当真有错,有律法惩之,但许清宵狂妄无比,斥大儒,不敬长辈,此乃不孝。”

    “蔑圣人,不敬圣意,此乃不仁!目中无法,则为无视皇权,不敬帝王,此乃不忠,而百姓并非不明,而是被人引诱,故为不义。”

    “此等,不忠,不仁,不义,不孝之人。”

    “理应剥夺功名,削其才华,流放边境,以儆效尤,还望陛下明鉴。”

    他继续开口,大有一副不搞死许清宵不罢休的感觉。

    这不忠不仁不义不孝。

    四大罪名,任何一个都能诛了许清宵,当真是狠啊。

    然而,儒官越是想要弄死的人,武官则越是要力保,只要此人不涉嫌十恶不赦的大罪,他们就会出言,反正提出不同的意见肯定是好事。

    最终决定权还在皇帝手上,若是听了自己的意见,那是好事,恶心到了儒官,如果不听自己的意见,那也没关系,自己又没什么损失。

    至于交恶?都水火不容了,还怕什么交恶啊?

    “陛下,区区一件小事,便将如此大才流放边境,此为不公。”

    “再者,许清宵乃新朝府试第一。”

    “按照王大人之说,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是否在影射什么呢?”

    赵岩开口,这一句话顿时让王景脸色大变。

    “赵岩,你莫要在这里含血喷人,微臣绝无此意,只觉许清宵不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