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二章:户部,刑部,兵部,一统三部!等鱼上钩! (第2/7页)
向许清宵道。 “清宵,随我进来。” 许清宵这一招让顾言再也不敢小视他了。 说实话,不是顾言瞧不起许清宵,而是许清宵文采称万古,查案也有天赋,是文坛的大才,是刑部的大才。 可是不是户部的大才,谁能知道? 户部的基础是什么?说最简单点就是算术。 至于征税收税,那是另外一个层次的事情,是政治因素,而户部的底层工作就是核算清楚,然后从中查询猫腻。 许清宵这份表格意义太大了,至少对户部来说,有极大的帮助。 很快众人围了上去。 而许清宵也走进了房内。 “坐。” 顾言让许清宵坐着,同时特意为许清宵倒茶。 “清宵,方才你给我的东西,当真是你这二十天写出来的?” 顾言询问道。 “回尚书大人,准确点来说,十七天。” 许清宵不卑不亢道。 顾言:“.......” “十七天内,你是怎么算清楚的?恕老夫直言,八千三百五十四份卷宗,你光看也要看半个月吧?” “也就是说,你只花了两天时间便核算完户部需要三四个月才能核算出来的东西。” 顾言忍不住问道。 “呃......或许这就是天赋吧。” 许清宵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道。 顾言:“......” 看着一脸沉默的顾言,许清宵也不打算演了,而是拿出一张纸道。 “尚书大人,我知道你想问什么。” “无非就是想问下官算术之法既准确且效率。” “其实下官只是换了一种算法。” 许清宵开口,他知道顾言想要问什么,所以倒也直接。 “换了一种算法?说来听听。” 顾言起身来到许清宵身旁,一副不耻下问的姿态。 而许清宵也没有藏着掖着,这种东西早点拿出来早点好,最起码对大魏来说是一件好事。 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甚至可以推广全国,也算是一种国家加强。 “顾尚书,户部核算之法,应该是借助算盘这种东西,可想要真正熟练学习算盘,首先比较麻烦,其次的是每一笔账都需要反反复复核算但数遍,不然出错率极大。” “那么可以用加减算术来进行核算。” “但用加减算数进行核算,就需要替换数字,比如说这个一字,要改成这个。” 许清宵耐心为顾尚书解释,顺便也将阿拉伯数字给丢出来了,一共十个。 一旁的顾言,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满是学习态度,一点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顾尚书可以把这十个数字理解为符号,这就是一,这就是二,不能搞混。” “假设今年收了一笔钱,一千四百八十五万六千四百二十三两,然后支出是八百五十六万四千二百二十一两,那么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减法了。” 许清宵将数字写了上去,紧接着进行换算,用小学老师教人的口吻道。 “大数减小数,不够就去借,然后这样,再这样,最后这样。” “得出结果就是,刘百二十九万两千两千零二两。” 许清宵花费了接近两刻钟的时间,将加减法原理说了一遍。 其实加减法的概念,大魏已经有了,大魏有天筹九算之术,也算得上是加减法。 许清宵教给顾尚书的东西,其核心点并非是加减法,而是阿拉伯数字。 相当于是把算盘给简化,毕竟一旦需要核算的时候,你拿个算盘噼里啪啦地计算,麻烦不麻烦是一个问题。 最主要的是,算完一遍你必须要再算一遍,几百两简单一点,几万两呢?几十万两呢?几百万两呢?甚至几千万两,几万万两呢? 一个国家的支出和收入,密密麻麻加起来有多少卷宗? 大魏户部一个月三十天,七成的人每天就是在算钱,这累不累?麻烦不麻烦?浪不浪费时间? 可用阿拉伯代替数字,别说几万万两了,就算是几百万万两,无非是多加几个零罢了。 “顾尚书,学废了吗?” 许清宵问道。 如果还没学会,只能再教一遍了。 “老夫......明白了。” 顾言从惊愕中回过神来,听到许清宵这般开口,当下顾言取来一支毛笔,直接开始计算。 顾言随便写了一连串的数字,紧接着又写了一连串的数字,按照许清宵教的加减方法,虽然有所卡顿,但速度也不慢。 过了一会,顾言算出答案。 紧接着从一旁的柜中取出一把算盘,开始核算。 同样的运算,顾言顾尚书精通算盘之术,敲敲打打,比方才慢了几息,但也算出来了。 对比一番,两者得出来的数字,一模一样! 嘶! 这一刻,顾言顾尚书,这位户部的一把手,彻彻底底愣在了原地。 许清宵很平静,喝了口茶,显得自在。 过了一会后,顾尚书狠狠地咽了口唾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