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六章:朝堂很单纯,复杂的是人,礼部尚书哭了 (第4/7页)
摆手。 最大的问题不是银两钱财。 而是人力。 真要九年义务教育,唯一的办法,就是守仁学堂发扬光大,可以比肩大魏文宫。 门徒三千?不,许清宵要门徒三万,三十万,三百万,三千万。 让门徒去教书三年,专门成立一个部门,给予心学门徒一定银两,相当于朝廷发俸禄一般。 不会少但绝对不会多,如此一来的话,才有可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只是想要做到这一步,现在太早了。 甚至说早的不行。 真说出去了,的确如同顾言所说,拉足了期待感,却让百姓无比失望,所有民心全部失去。 还铸什么民心之剑,直接毁了。 故此这个说说而已,真做?给许清宵一千个胆子,他也不敢说出来。 看到许清宵不提这件事情,顾言不由放心下来。 同时将话题扯开。 “其余一些尚书,你都通知了?他们答应吗?” 顾言问道。 “恩,都答应了。” 许清宵回答道。 “都答应了?给了多少银两?” 顾言问道。 “吏部一万万两,兵部两万万两,刑部两千万两,工部两千五百万两,户部咱们自己的钱,就不给了吧,最多年底的时候,再给户部添点彩头。” 许清宵如此说道。 可这话一说,顾言脸都黑了。 “什么?吏部一万万两?兵部两万万两?” “这就算了,吏部和兵部我能接受。” “这刑部和工部都给这么多?” “糊涂啊!你糊涂啊!” “哎呀,这两个老东西,给一千万两就可以打发走了。” 顾言脸黑了,许清宵这花钱也太大手大脚了吧?就这样,怎么能将户部尚书的位置给许清宵? 吏部兵部,他没什么说的,天下官员的确嗷嗷待哺,发点银子就发点银子。 兵部也可以给点,北伐没有北伐起来,你总要犒赏三军,提拔提拔士气吧?这个咬咬牙能接受。 可问题是,刑部和工部凭什么拿这么多啊?这简直是浪费啊。 顾言是真的难受,以致于他忽略了礼部。 “顾大人,别这么抠啊,都是为大魏做事,给点就给点,总而言之一句话,大魏以后,不会穷了。” 许清宵说到这里,直接蒙上被子,也懒得理会顾言在这里唉声叹气了。 跟守财奴没什么好说的,有了银子不花,留着干嘛?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给了银子,刑部和工部干活也得劲啊,没钱不给没话说,有钱都不给,打击官员积极性。 许清宵可不愿意。 蒙上被子,许清宵取出一张天旨,用春秋笔在上面写了两个字【上朝】,紧接着放在枕头底下,等顾言走后再烧掉。 而看着蒙头睡觉的许清宵,顾言不由长长叹了口气,他想说点什么吧。 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最终只能继续开始清算,同时心中恶狠狠道。 “张靖啊张靖,李彦龙啊李彦龙,看老夫以后不吃穷你们。” 顾言攥紧着笔,眼神之中满是怒气。 而与此同时。 礼部。 王新志已经将第三篇奏折写好。 他仔仔细细,来来回回看了几遍,确定没什么问题之后,这才满意地笑了笑。 也就在此时,有人在外出声汇报。 “王尚书,孙儒求见。” 随着声音响起,王新志立刻起身道。 “速速请进。” 下一刻,推门声响起,孙静安的身影出现在了王新志眼中。 “见过孙儒。” 王新志朝着孙静安开口,而后一拜。 “王儒客气。” 孙静安回之以礼,紧接着到也不客气,直接落坐下来。 “王儒,这是在写什么?” 一坐下来,孙静安便看到桌上的奏折,不禁好奇问道。 “哦,明日呈现给陛下的奏折。” 王新志直接回答,倒也不藏藏掖掖。 “哦?明日陛下会早朝吗?” 孙静安有些好奇问道。 “不管陛下上不上,老夫的奏折还是要写。” “只希望陛下能听老夫一劝,即可。” “对了,孙儒,您看看我写的奏折如何。” 王新志如此说道,同时将奏折递给孙静安,希望对方鉴赏鉴赏。 孙静安接过奏折,扫了几眼,不由点头赞道:“文笔犀利,言辞恰当,既有劝阻之意,又无顶撞,很不错,非常之不错。” 孙静安夸赞几声,王新志也不禁露出笑容。 只是很快,孙静安的声音响起了。 “不过这件事情,老夫总觉得......有些难办,此事恐怕与许清宵有关。” “陛下如今极其器重此人,听信谗言,就怕陛下死活不答应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