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九章:三国灭了!清点资源!满朝震惊!顾言傻眼! (第4/7页)
许某之时,为壮大声势,拉来许多小国。” “强国之间的团结,无非就是有共同利益,可那些小国却没有任何利益,甚至很有可能被这些大国盯上。” “从而沦为送死先锋军。” “许某抓住这点,备战唐国之时,便已经让人密信这些小国,在强国面前,大魏的招安,如同示弱,可在弱国眼中,大魏的招安,则是拉拢。” “再者他们十分清楚在这场战役中,他们无法捞到好处,但跟随我大魏,必有天大的好处,故此他们无条件加入我大魏阵营。” “而在今日之战,他们只需要在关键时刻打开国门,让我军入内,而以我大魏麒麟军之威,杀尔如杀鸡般。” 许清宵语气淡然,可言语之中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傲然。 他稍稍解释。 但大殿内的文武百官,却听的如痴如醉,神色震撼。 过了良久,兵部尚书周严的声音响起了。 “好一招以小制大,好一招以小制大啊,守仁,你当真不愧是天生的兵家。” “听君一席话,老夫感觉当这兵部尚书,简直是丢人现眼啊。” 周严夸赞许清宵,同时显得无比惭愧。 “我等行兵作战,所有心思与目光,全部聚集在后勤,战场,兵阵之上,可守仁你却将目光落在人心之上。” “好,好,好啊,守仁,你今日之战,只怕要封神啊,为我等兵家,实实在在上了一堂课。”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以小制大,化腐朽为神奇,老夫敬佩!请受老夫一拜。” 安国公在这一刻,彻底明白许清宵是在做什么了。 他不是攻城。 而是攻心。 傻乎乎的攻城,只是送死,麒麟军又不能拖,在这种情势之下,许清宵的目光,放在了人心上,而不是放在战局上。 这个理解能力,的的确确胜他们一筹。 “怪不得许大人没有第一时间部署后勤,原来是这般,许大人您是不是早就认定,麒麟军会在五日内攻下三国。” “所以后勤之事,完全无需担心,直接入驻国都即可,自信,自信,许大人,你这份自信,本侯佩服,本侯佩服啊。” 有列侯如此感慨,许清宵前面两战,都没有围绕后勤干活,说实话大家是想提醒两句的。 可又不敢开口,怕真开口了,招惹许清宵不开心。 却不曾想到的是,许清宵不是不在乎后勤,而是许清宵已经将诸国当做自己的后勤了。 “诸位过誉了。” “许某不过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罢了。” “此乃知行合一。” 许清宵淡然开口。 他这句话还真不是乱说。 知行合一,非要往深处去解释,十万个人眼中有十万个不同的理解意思,但用最简单的理解方式,就只有一种。 知道了,就去做。 不管任何事情,你知道了,就立刻去做。 知道了,这个事情麻烦在哪里。 就想办法去解决这个办法。 用最简单的思维,去完成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人这一生最可怕的无非就是。 不知道! 不去做! 而在许清宵心中,知行合一讲述的道理,就是这个。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清宵在杀降的时候,就已经算计好了这一切。 杀降的目的,就是为了第二战的胜利。 当越拉越多的文武百官理解之后,震撼不由袭来,他们真的没想到,许清宵竟然未雨绸缪到这个地步。 第一战,就想好了第二战如何胜利。 “现在看来,将蓬儒押进去,是对的。” “只可惜,没有将张宁斩了。” 陈正儒理解后,他不由感慨一声。 如若说,许清宵之前杀降,只是为了弘扬大魏国威,那么大魏文宫喷几句,倒也没什么问题,无非是在这个节骨眼上骂有些不太好。 可随着许清宵如此解释之后,大家彻底明白了,许清宵为何杀降了。 陈正儒更是愈发觉得将蓬儒扣押是对的,甚至后悔没有直接杀了张宁。 这番话引来众人附和。 不过就在此时,许清宵的目光看向户部尚书道。 “顾尚书,让户部最近准备,要忙起来了。” 许清宵如此开口。 听到此话,顾言先是微微皱眉,但很快理解许清宵这番话的意思了。 将三国攻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收纳财物了,不过顾言神色还算比较镇定,打下三国是好事啊,但身为大魏户部尚书,他又不是没见过大风大浪。 尤其是经过蕃国这一遭,顾言感觉自己已经彻底蜕变了,最起码不至于听到个七八万万两白银就鬼叫鬼叫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