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章:成圣之法,册封大典,张宁自杀,危机来临 (第5/7页)
随着许清宵的询问。 荀儒到没有任何一丝惊讶,而是沉思了一番后,缓缓开口。 “天地大儒,倒也简单,至少对你来说挺简单的。” “只需天下民意即可,异族国之战,凭借你一人之力,平下祸端,如今大魏百姓对你可谓是敬佩至极。” “不过你还欠缺一点点民意,以及一个契机,一个得天地认可的契机,三日后的册封大典,想来不出意外,这一点点民意不成问题。” “真正的问题,就是这个契机。” 荀儒开口,提出契机。 这一点许清宵自己明白,如今听荀儒这般说着,也更加理解了一些。 “需要怎样的契机?” 这时,陈正儒开口,直接帮许清宵询问。 “不好说,因人而异。” “守仁,你明心学之意,立百姓之言,著千字文,如若想受封天地大儒,得天地认可,就必须要以本心应天理。” 荀儒缓缓说道。 以本心应天理? 这句话还是许清宵第一次听到的。 他有些好奇,不明白此话的含义,但莫名又懂得了一些。 看着许清宵似懂非懂的神色,荀儒继续说道。 “所谓以本心应天理,其意思倒也简单。” “你之前无论是明意,立言,还是著书,其实这些都是带有目的。” “世人读书,其读书,为功名者,为利益者,为苍生者,皆然带着目的,而想要得到天地受封,成为天地大儒,就必须要以本心应天理。” 荀儒解释,一旁的陈正儒却不禁好奇道。 “荀儒,若按照您说的,那成为天地大儒,岂不是要无欲无求?不能带有任何目的?” 陈正儒好奇了,世人读书,的确是带着各式各样的目的,可按荀儒的意思。 好像就是再说,想成为天地大儒,就必须不能带着任何目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就成了无欲无求之人?这不是圣人吗? 只是,即便是圣人,也有自己的思想吧。 “不。” 荀儒摇了摇头,看向两人道。 “所谓以本心应天理,此言的意思,并非是说没有欲望,没有目的。” “而是知晓天理,所有目的想法,都必须要顺从天理。” “明意也好,立言著书也罢,想要得天地受封,就必须要遵从的天地之理。” “所以儒道四品,也称之为知天命。” “守仁,你所欠缺的契机,就是天命,你必须要清楚,何为天理,何为天命,你所做的事情,有没有顺从天理,你的明意,立言,著书,是否是顺从这天命。” “所以你必须要想清楚,你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是否顺天命。” 荀儒说到这里,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原因无他。 再说多了,会影响到许清宵,倒不如让许清宵自己好生理解。 殿内。 许清宵的确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知天命,顺天理,中心思想。 这就是天地大儒的核心吗? 怪不得自己感觉民意充沛,可却始终无法突破到天地大儒这个境界,却不曾想到的是,还有一个这种思想在其中。 自己的中心思想。 知天命,顺天理。 许清宵打算回去好好想想,若是能想明白,自己或许当真能直接成就天地大儒。 而且还不需要担心拔苗助长。 “那成圣之法呢。” 许清宵再次好奇问道。 只是此话一说,荀儒稍稍沉默,倒不是不懂,而是在沉思。 过了好一会,荀儒响起了。 “成圣之法,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 “需明圣意,立圣言,著圣书,知圣命,得天下才气。” 荀儒开口,说出成圣之法。 “无需要再要民意了吗?” 陈正儒好奇问道。 “无需。” 荀儒摇头,而后开口。 “成圣之路,只需要你重新明意,重新立言,重新著书,还要重新知晓天命。” “并且你还需要天下才气,借助天下读书人的力量,才能成为圣人。” “一旦踏入三品半圣境,天下读书人共尊,虽不是真正的圣人,但也已经差不多了。” “其实这天下之中,仙儒武妖魔佛,儒道十品,是最不可思议,也是最难理解的。” “武者一品,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但举世之中,还是有一品武者。” “包括仙道一品,佛门一品,也都是有,可唯独儒道一品,动辄千年出不了一位。” “五代圣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