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07、毒计不成再生谋 (第3/3页)
说的是,张某关心则乱了。”这些年他当面顶撞皇帝的次数算不得少,多数都被眼前之人不经意间化解,就算张九龄再怎么清高的久而久之也能感知到对方的好意,加上李林甫这些年只做事不怎么揽权,渐渐地张九龄对他的感官也越来越好,即便在气头上,对方说的话也能听得进去了些。 不管怎么说,第二日上朝的时候,捷报的事情总有人奏报的,玄宗按例授予了封赏后散了朝,却有些心烦意乱的,早知道他为何如此的刑部侍郎杨国忠待众人走后很自然的,留了下来。 玄宗看了眼欲言又止的杨国忠,略略抬了下眼皮,却无甚兴致道:“杨侍郎还有何事奏报?” 杨国忠躬下身去,看似老实忠厚的脸上一片担忧之色:“臣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讲?” “你要觉得不当讲,就不必讲了。”玄宗漫不经心的说着,眼睛却盯住了他。 杨国忠继续做出谦卑的样子来,诚恳道:“臣也知道臣地位低下,不够资格谈论吴王殿下之事,只是,如今在西境的吴王屡立战功,又掌有一方节度之权,虽说其他地方的节度使大不如前,但剑南道情况特殊,至今还是由节度使一人掌权,这……是不是有些……不妥呢?” 玄宗有些浑浊的眼珠子微微转了下,一道精光直直射在杨国忠身上,锋锐而森冷,过了许久,久到杨国忠都以为自己背后冷汗浸湿了衣服时,玄宗才淡淡道:“这件事……确实不太妥当,这样吧,高力士你去帮朕拟一道旨意,令天策李承恩率天策府兵前往剑南道,辖管南诏边军,并着宦官朱常前往监军,再给他一道密旨,让他将剑南节度使的每一道命令,如实记载,传信长安,若有不端之处……可知会李承恩自行处置,无需上报于朕。” 高力士眼皮微微一跳,看了一眼皇帝,提醒道:“大家,这密旨……” “就这么写,”玄宗面无表情,“对了,你多派几个人跟着他,以便他调用人手。” 高力士见皇帝铁了心如此,无法劝说只能退下拟诏,这些年来,皇帝对吴王的疑虑忌惮早就超过了对太子的,这一天来的不过早晚而已,他只盼着吴王殿下能够隐忍一番,不要给人抓到把柄才是,毕竟,当初光王谋逆,已经够让大家伤心了。 那边见自己目的达成的杨国忠退下后掩人耳目去了鄂王李瑶的府邸,细细说了今天和皇帝之间的对话。 李瑶嗤笑一声,别有深意的目光落在杨国忠身上:“还真是兄妹呢,可惜杨昭仪棋差一招,不然如果真的能让父皇幸了吴王妃,事情传到边疆去,本王倒要看看我那好十八弟是个什么脸色。” 杨国忠陪着笑脸,道:“此事昭仪做的确实不大利落,下次臣一定只会她行事之前多与臣商议。” 李瑶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个兴致盎然的微笑:“别紧张,说到底,你那堂妹是不错的,我都没想到,她居然能想到这样一出,不过,今日你立了大功,本王会向太子殿下禀报的。”他说道这里,斜着眼看了一眼那边坐着不说话的杨定先,道,“先生倒是老神神在,当初也不知是谁出的馊主意把李瑁那小子调到南诏去,结果却是养虎为患,不知您现在可还有解决的办法?” 杨定先淡淡一笑,丝毫不把李瑶的话放在心上:“王爷某要着急,杨某虽未料到吴王身边有高手相护,但也不代表拿他没有法子,只要他一踏入南诏,便注定了是个必死之局。” “哼,大话可不带这么说的。” “昨日南诏王的使节已经到了,他秘密之中给臣递了封信,想要求见太子殿下,不知,您觉得怎么样呢?”杨定先扯起嘴角,笑的很是诡异。 李瑶不以为意:“他能有什么事,还要见太子?” “王爷以为,南诏之人,真的甘心被中原势力所控制吗?”杨定先摇头,“如果简简单单的打个几下就能收复南诏了,之前那几十年的叛乱又是为了什么呢?这根本就是块硬骨头,吴王自以为帮助他们统一就能联合抗击吐蕃,却不知,祸起萧墙,才是根本的问题,南诏使者说了,只要太子殿下登基之后允许他们独立,他们就会全心全意的支持太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