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立场1 (第4/6页)
科研院所。”陈文强不高兴了。 “论文。论文。”梁主任向陈文强瞪眼:“咱们不是科研院所,但晋级也要科研成果、要论文。要有真实内容、经得起临床验证的论文。要有能给其他临床大夫做参考、能在临床治疗上做指南的论文。” 梁主任不肯让步,而且他说的也是实情,这就很尴尬了。那些还没晋升中级的小年轻们心有戚戚,能够刊登到省级专业期刊上的论文,是那么好写出来的吗? 那些作为临床骨干力量、但是英语难考过去、论文也难发表的工农兵大学生们,更是集体陷入了沉默。 剩下这些他们这几个66年之前毕业的老牌大学生、身为各科主任的副主任医师们,向前进——正高的论文要求更高,答辩要到省里专业委员会进行;不求上进——谢逊已经在他们身后磨刀霍霍了,他在腔镜方面的努力,在助其顺利踏上正高之列。 那么临近退休的这最后几年,每周要给谢逊捧一次病历、然后在病历的主任医师查房意见戳下面,写上他的查房意见吗? 难言的沉默在护士办公室里弥漫。 大家都不说话了,梁主任犹自忿忿不平。 “今天这个肝癌患者的死亡,是意外。他不是适应症选择的问题。严格来说,他是死于凝血功能障碍。一个肝硬化多年,脾功能受影响的,指望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一般状态。在他术前,我们尽可能地给他纠正到正常值了。 咳咳,虽然说正常值的下限也是正常值。但是老向,你认识的人,你去把这些道理跟他们讲明白。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家属不接受死亡,那就经官,走鉴定委员会。” 向主任默默地点点头。“我会好好跟家属说明此事的。” 陈文强烦躁地说:“走鉴定委员会,省院的外科手术去鉴定委员会多了,难道是什么好事儿吗?” “陈院长,我觉得吧,按照小李刚才的说法,这个手术是在边界上。可做可不做。但是梁主任愿意为患者搏一搏,也不能说有错处。”许主任开口了。 视线一下子集中到李敏的身上。外科姓李的年轻大夫还有,但“小李”早专属于李敏。 石主任把所有人都看了一遍,然后搓搓脸说:“陈院长,有关适应症选择的事儿,最后是各科主任把关,今天的手术不少,术后要写的意料文件也多,要不,要不就各科主任、唔,副主任医师,有权签手术通知单的留下开会吧。” 陈文强点点头,站在门口的骨科大夫们立即往外走。 骨科王主任就说:“老石,咱们去你办公室吧。” * 趁着混乱,李敏回去了十一楼,开始带着马大夫和邓大夫,还有实习生给烧伤患者换药,上周手术的患者换药、拆线。现在马大夫和邓大夫已经能完成这些日常工作。所以,李敏在看的过程中,还能抽空与明天手术的患者再交谈几句。 “李主任。”实习护士喊李敏。“石主任让你去楼上开会。” “这就去。”李敏又叮嘱马大夫和邓大夫几句,不得不回去十二楼。 居然没能躲过去! 李敏进了办公室,就见所有人都站着说话呢。她便靠着门边,努力把自己缩成个小透明。偏骨科王主任不放过她,点着她问:“那个李主任,你的意见是今天这例手术不该做,对不对?” 李敏点头道:“王主任,我没有梁主任为患者搏一搏的勇气,我不敢试。我也没有梁主任那么多的临床经验,所以我选择不做。” “要是梁主任喊你上台呢?”张正杰问。 “这是限期手术,如果陈院长和梁主任达成一致意见,让我去配台、去做助手,那我肯定要服从工作安排了。” 张正杰嗤笑:“没有年轻人的拼搏精神。” 李敏假装没听见这话。她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才晋升没多久的神经外科主治医,现在属于韬光养晦、默默积蓄临床经验、跟上陈文强脚步的阶段。 拼什么?搏什么?半年的住院总和带教的经验,让她养成了求稳、求周全、谋定而后动的工作习惯。 梁主任笑着说:“老王弃权,剩下咱们九个有主任头衔,不管是行政的主任还是副主任医师,外科可以签手术通知单的,六票赞成手术,所以今天这个手术还是应该做的。” 李敏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 谢逊给她解释:“你来不来的都没所谓。王主任弃权,已经是同意手术的占上风了。” 陈文强脸黑得跟墨水有得一拼。 王主任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