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_第1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3/4页)

 自大唐立国之后,唐因隋制,贵妃之号相当尊崇,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到了高宗皇帝之后,因迭出强势皇后,贵妃之号再未轻易授人;到了李隆基即位之后,取消了“贵妃”之号,别出心裁地设立了“惠妃、丽妃、华妃”的封号,如今再恢复贵妃之名授予杨玉环,意味着李隆基再复旧制。自从王皇后之后,李隆基不再议封皇后,那么前有武惠妃,后有杨贵妃,实为后宫之主。

    皇帝纳皇后或纳妃,均有一套繁杂而隆重的礼仪。杨玉环今被立为贵妃,非是以父家闺女受册的,其仪式也就从简,李隆基仅在内宫中举办了一场小范围的欢庆宴乐而已。杨玉环受册后觉得今后有名有分,内心早就喜动非常,并不在意仪式的大小。

    所谓一人得宠,合家升迁,此前杨玉环没有贵妃名分,其家族也非外戚,也就无法讨到便宜。如今贵妃之名已定,那么皇恩浩荡、惠泽周流,李隆基肯定会推恩于杨门。

    杨玉环的养父杨玄璬早年因养女之故,已从河南府士曹参军的位置上升为国子监同业,从七品官员骤升至四品官员,可谓大讨便宜。然此时已逝,也就没有必要再升迁了。

    杨玉环亲生父母早亡,如今女儿成了贵妃,他们虽在墓中也要追赠一番以显荣耀。李隆基赠其父为兵部尚书,其母为凉国夫人。杨玉环之父生前不过官至蜀州司户,至多为七品官员,如今夫妇二人在地下享受着正三品的秩级,可惜人鬼殊途,不过成为活在世上的家人的虚荣罢了。

    杨玉环还有一个亲叔叔杨玄珪在世,此时为光禄寺太官令,李隆基超擢其为光禄卿。

    杨玉环的亲哥哥杨铦,被任为殿中少监,是为四品职;其堂兄杨锜,即叔父杨玄珪的儿子现任侍御史,当杨玉环被册妃后的第二日,李隆基命杨锜娶了武惠妃的幼女太华公主,杨锜由此成为驸马都尉。

    杨玉环为寿王妃时,太华公主常入李瑁宅中,见了杨玉环例呼为“嫂”,如今杨玉环被册封为妃,太华公主也就成了晚辈。令今人不可理解的是,杨玉环的堂兄却娶了皇帝的女儿为妻,如此一来,这辈分岂不是乱得一塌糊涂?其实唐人对此等事儿不太重视,李隆基夺儿媳为妻也就变得比较正常了。

    杨玉环还有三个美貌的亲jiejie,这三女相继嫁给了崔家、裴家、柳家,此时也在京居住。李隆基此次赐三女豪宅,以示推恩之意。

    杨门上下皆蒙荣宠,引来京城之人的极端羡慕,不久就有民谣流传开来,“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可见杨玉环升为贵妃加重了人们生女的信心。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首诗名为《南陵别儿童入京》,作者为迁居南陵的李白。

    孟浩然此时已发痈而逝,李白闻讯登门吊唁,其回家后不久,许氏夫人也染病而逝,膝下留了一双儿女。这时,李白在越中漫游时相识的刘姓女子寻上门来,二人未经明媒正娶,也就生活在一起了。

    刘姓女子不喜荆州风土,就撺掇着李白迁往越中,李白于是携带儿女离开荆州。一家人行到南陵之时,李白看到这里风光甚好,就决意在这里居住下来。那刘姓女子不喜南陵,又见李白无财无物,就在一日悄然离去,不知所踪。

    李白被女人所弃,心中忧愤无以复加,就在南陵度过一段黯淡的日子。他某一日翻检书信,忽然翻出了张九龄的荐书,犹如看到了救命稻草,就央求公人将此荐书及自己的一些诗稿带入长安,并转交于贺知章。

    张九龄当初写此荐书的本意,是想让李白亲身入京面见贺知章。然李白如此境遇尚且顾及身份,并不亲身入京。

    张九龄于开元二十八年请得李隆基同意,得以归乡扫墓,是年五月七日,病逝于家乡曲江,终年六十三岁。贺知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