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0/26页)
见她三分喜色、两分羞意,心里便有数了,这屠夫原是她的入幕之宾。 “带上来!” 张屠夫磕了头,自陈名叫张大发,开着两家rou案,妻死未娶,愿求沈胡氏为妻。 “噢!”刘天鸣心想,开着两家rou案,境况不错,可以为沈周氏好好索一笔聘金,便微笑问道,“你看中了沈胡氏,不知沈胡氏可中意你,等本院为你问一问。” 张大发心直口快,随即答道:“大人不用问,她一定中意。” 堂下哄然大笑,把沈胡氏羞得满脸通红,当时白了眼骂:“死鬼,哪个认得你?”于是堂下又笑。笑声中,刘天鸣指着憨笑的张大发,向沈胡氏说道:“我看此人倒还心实,他既愿意娶你,自然另眼相看,你不如就嫁了他。” “但凭青天大人做主。” “好,我就做主了。”刘天鸣又问张大发,“娶妻须有聘金,你出多少?” 张大发还不曾开口,沈胡氏抢着又说:“他境况不好,至多二三十两银子。” “咦!”张华山插口问道,“你不是说不认得他吗?如何又知道他境况不好?” 一句话未完,又是笑声哄堂。刘天鸣觉得大家也笑得够了,早早料理清楚为是,因而拍一下惊堂木,简捷明了地宣谕:“张大发妻丧未曾续娶,沈胡氏家贫难守清节,两情相悦,愿结终身,此法所不禁,人情所许,张大发如愿缴呈聘金白银二百两,为赡养沈周氏之需,即准迎娶沈胡氏为妻。” “张大发!”奉派在公堂上照料的宿迁县刑房书办何清,怕他听不懂刘天鸣的判词,代为又问了一句,“巡按大人准你娶沈胡氏做老婆,不过得要缴二百两银子作聘礼,给她婆婆养老。你肯不肯出?” 张大发还未开口,沈胡氏抢着问道:“书办大爷,娶个寡妇不值二百两,聘金可能少出些?” “这又不是买rou,掂斤论两,还有什么讨价还价!” 堂上也说话了:“沈胡氏,你不必谦虚。本院看你,足足值二百两。” 巡按出言调侃,堂下的老百姓觉得有趣,忍不住又是哗然大笑。 “快说吧!”何清催张大发,“愿不愿一句话。愿意就当堂呈银子领人,不愿意就拉倒。” “愿,愿!”张大发满口答道,“只是来听青天大人审案,不承望今天就要娶这个婆娘,银子不曾带来。” “这——”何清转身向上说道,“请按院大人的示下。” “我自有道理。”刘天鸣吩咐,“何清,你派个老诚可靠的人,跟张大发去取银子,把她们婆媳带下去休息。等张大发送了聘金,沈周氏如数收讫,让他把沈胡氏带走。” “遵谕照办。”何清喊一声,“带下去!” “慢着!”刘天鸣喊道,“张大发!” “小人在这里。” “我看你为人倒厚道,你就认了沈周氏做岳母,好好照应。” 张大发便当堂向沈周氏磕头认作长辈。那沈周氏为恶媳虐待,满怀悲苦,几乎无复生趣;不想遇见这样一位青天大人,委曲调停,得到这么一个衣食无忧、终生有靠的善果,真是感激涕零,磕了无数的头,道了无数的谢,方始高高兴兴下堂。 堂下的老百姓,一看到刘天鸣审了这样两件案子,亦无不惊喜。这才真是明镜高悬!他们不但知道他清廉正直,疾恶如仇,有为百姓申冤的决心,而且也相信他足智多谋,精明英察,有为百姓申冤的能力——这一份信心,正是刘天鸣要给宿迁百姓的,否则,他们不敢“畅所欲言”。 于是第二天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一早就有人到巡按行馆来递状。何清奉命在那作为按院公堂的道观门口,设下一张大案,指派两名手下,担任收状登录的工作。刘天鸣还怕有人从中动手脚,特意指派林鼎在那里稽查。告状的老百姓,有穷有富,人手一状,排起长长的队伍,依次呈进。到了中午,收齐状子,林鼎亲自送了进去。 这时的刘天鸣,则由孙老师和张华山陪着吃完午饭闲谈。张华山已得到消息,说告状和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便一直在提心吊胆;等看到林鼎捧着一大沓状子进来,越发心惊,就像椅子上生着刺似的,有些坐不住了。 “跟大人回话,”林鼎说道,“状子已经收齐。” “一共多少件?”刘天鸣问。 “一共一百三十七件。” 一听这话,刘天鸣便皱紧了双眉,故意看着孙老师和张华山说:“看来宿迁百姓,好讼成风!” 孙老师老实,觉得他的话不便回答。张华山却正好附和,“是啊!”他也皱着眉,“本县刁民甚多,即如昨日大人所审两案,就可以看出大概。平抑讼风,唯有不准他们的状子。” “噢!”刘天鸣慢吞吞地问道,“这就是贵县平日听讼的宗旨?” 张华山发觉自己失言了,赶紧答道:“不是,不是!只有无理取闹的状子,才掷回不准。” “那就是了。且来看看这一百三十多件状子,有多少是无理取闹的。” “是!”张华山看着孙老师说,递过去一个眼色,意思是要他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