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5节 (第3/4页)
山的动作相当快,已经初有成效。 刚一见到黄渤,林纯鸿就夸赞道:“黄总管,做得真不错,三总兵都亲自参加参军联席署的会议了!” 得到林纯鸿的夸赞,黄渤喜不自胜,面上却谦虚道:“要不是都督下令,属下和盛将军哪里想得出此等妙计?再说,军事上,盛将军一力主之,属下哪里敢居功?” 林纯鸿呵呵笑道:“你的功劳,我心里清楚着呢。盛坤山打仗在行,说到运筹,要是没有黄总管在一旁指点,进展不会这么快!说,这次专程回到荆州,所为何事?” 黄渤的心脏跳得厉害,深吸了口气,头脑变得稍稍冷静了点,说道:“数月之前,属下提出勘测黄河是否能通航,现在工程院的结果已经出来:不能通航。” 林纯鸿哦了一声,并不觉得有多遗憾。林纯鸿模模糊糊记得,自唐代以后,西北就变得异常干旱,黄河水量减小,在宋代时就已经不能通航。现在的气候,甚至比宋代更为恶劣,不能通航,也在预料之中。 “单为这事,黄总管应该不会专程回到荆州。难道黄总管又有了奇思妙想?” 黄渤笑道:“哪有什么奇思妙想啊!属下这些时日一直在琢磨,阿济格回到辽东后,估计不用太久,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就会向我们靠拢,yin山以南,鞑子已经无力再来了。另外,龙武军兵驻秦州,繆力向贺兰山和河西走廊拓展,大漠之西,鞑子也是鞭长莫及。现在唯有yin山以东、辽地以西、宣府以北的蒙古诸部及岭北蒙古,尚在鞑子的控制之中。” “你说的,主要是兀良哈部?莫非你把目标瞄准了他们?”林纯鸿问道。 黄渤道:“正是兀良哈部。如科尔沁、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部等等部落,距离鞑子太近,又对鞑子忠心耿耿,暂时无法下手。而兀良哈部就在蓟辽、宣大的眼皮底下,不采取点动作,有点可惜。” 林纯鸿心知黄渤已经有十足的把握,问道:“说说你的计划。” “属下想在天津卫建立货栈,专事收购羊毛、兽皮等物。” 黄渤的话音刚落,林纯鸿立即明白了黄渤的打算,喜道:“妙!黄总管此策,可与当初在瓜洲设立货栈的意义相提并论!” 得到了林纯鸿的赞同,黄渤更是兴奋,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说道:“若草原上的羊毛通过宣府流入,宣府距离天津虽有六百多里,但路比山西好走。羊毛到了天津上船后,无论运往哪里纺织,成本都不会太高。属下做过计算,走这条路至江南,毛纺织品的成本可下降四成!” “下降四成?那可是暴利!”林纯鸿笑道。 黄渤继续说道:“还可以让兀良哈部依赖我们,拓展在北直隶的势力。” 林纯鸿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你让我琢磨琢磨。” 说完,林纯鸿转身堕向舆图,盯着宣府至天津一线,开始凝神思索。 大概过了盏茶的功夫,林纯鸿忽然摇头道:“在天津收购羊毛还是太保守,我看,不如把货栈设置在宣府,然后在天津设立毛纺工坊。宣府也可以设一部分,不过宣府粮食奇缺,需要别处转运,无法承载很多人口,大部分毛纺工坊还得设立在天津。” 黄渤听了林纯鸿的计划,本能地就要加以反对,他好不容易按捺住辩驳的冲动,顺着林纯鸿的话说道:“在天津设立毛纺工坊,毛纺织品的成本可能还会低一些……” 看着黄渤欲言又止的样子,林纯鸿笑骂道:“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尽管直说,闷在心里干什么?” 黄渤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杨国柱正围着朔州打转,在宣府设立货栈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宣府是北京的屏障,我们公然在宣府设立货栈,会不会引起朝廷的猜忌?万一朝廷提前觉察参军联席署的真正目的,可能会有麻烦。还有,天津离北京非常近,朝廷控制严密,朝廷是否会卡脖子,还在两可之间。而且,设立工坊会产生商税,会不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