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5节 (第4/4页)
有资助朝廷之嫌?” 林纯鸿哈哈大笑,道:“你考虑比较周全。只是,难道你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逐步在向朝廷摊牌?朝廷的猜忌,就不要担心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设立工坊会产生商税,这点小钱,就是给朝廷,也算不了什么。我还巴不得朝廷幡然醒悟,大力发展工坊呢!荆州想引领全国,就不应该担心别人做事,别人的事情做得越好,对我们越有利!我们应该有这种自信,也应该有这份包容!” 黄渤叹服,拍马屁道:“也只有都督,才有这份心胸。” 林纯鸿笑骂道:“少拍马屁了,好好做事是正经!朝廷那边,你就不用管了,荆州这边自会处理。嘿嘿……杨嗣昌最近鬼鬼祟祟,还以为我们不知道,小气!愚蠢!” 黄渤慌问其故,林纯鸿回道:“杨嗣昌见大明银行大局已定,陡然将银票的本金率调整至四成,正在疯狂印银票呢!” 黄渤大惊,道:“朝廷的本金超过五百万,若真将本金调整至四成,短时间内可获利五六百万,这对朝廷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都督,我们轻忽不得。” 林纯鸿轻松地说道:“理他作甚!按照协议,朝廷可在发行货币中占据百分之一的份额,大明银行成立后,银票的本金率自然会调整成四成,这笔钱本身就是属于朝廷的!杨嗣昌提前印银票,除了浪费人力物力,又有何益处?” 说到这里,林纯鸿忽然哼了一声,不屑道:“即使现在给杨嗣昌一个亿,朝廷就是我们的对手了?整日介搞一些不着调的事,不知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朝廷,已经没救了!” 第六百一十二章 羊吃人 钢轨路的铺设,涉及到陆上交通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整个地缘形势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然对荆州有利,对整个华夏文明有利,所以,林纯鸿在解决了大明银行的难题后,首先将目光聚焦到方城至叶县一线。 至于毛纺织业,涉及到华夏文明的安全,有利于化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几千年来的对立,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林纯鸿关注毛纺织业的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三十余万壮丁全部用来筑路,引起了林纯鸿的警惕。 一方面,王两全虽然规划了数千里的钢轨路,但筑路总有完成的一天,届时,数百万人口向何处疏散?另一方面,虽有“湖广熟、天下足”之民谚,但这个时代的粮食单产还是低得可怜,湖广有没有能力同时接济江南、河南、陕西三地的粮食? 张道涵的调查迅速呈现在林纯鸿面前,各地常平仓储粮仅余九百八十万石,南阳、汝州的常平仓已经空空如洗,全部依赖从武昌经汉水、唐白河调粮。 最高峰时,所有常平仓的储粮高达两千多万石,也就是说,近一两年来,粮食一直入不敷出! 九百八十万石,看起来数字很大,实质上却少得可怜。现在,荆州直辖的人口,包括汝州在内,已经达到一千四百多万,九百八十万石,半年就吃完了。 更何况,每年还要向江南调运四五百万石,还要接济陕西、河南将近数百万人口,万一湖广的粮食减产,整个湖广、江南都要面临饥荒的威胁,后果是灾难性的。 就在林纯鸿为粮食安全震惊时,他的质询令抵达西安,被熊文灿翻来覆去地看来看去。 熊文灿不敢懈怠,马上上书道明原因:刚开始时,弓兵需要费非常大的劲,才能说服百姓移居河南,渐渐地,移民成了风潮,挡都挡不住。陕民甚至出现了自发出潼关,前往河南的迹象。考虑到百姓自发移居,风险不可控,陕西方面不得已之下,只好将这帮百姓组织起来,统一移居河南。 与其说是移居,还不如说是引导陕民逃荒,这股风潮愈演愈烈,以至?以至于陕西方面压都压不住。 最后,熊文灿还提出了预警:按照这个趋势,移居的风潮迟早会扩散至陕北,移居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