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3页 (第2/2页)
。” 张九龄扶起裴延,亲切地捏了捏他的手臂,先是问候品茗的病情,听说还是老样子,不好不坏之后,才说道:“大兴土木,以人力强改天命,这本已是有损寿数的事,焕之既然敢用这样锋利的丹青剑,又何必再为难裴郎至此赔这个罪。” 裴延道:“先生宽宏大量,只是仓部的这道反对私铸的奏疏文辞犀利,不仅在攻击李郡王,同时也忤逆了先生,该不该按制呈上?”张九龄道:“你如何看待?”裴延顿了一顿:“先生恕罪,实不相瞒,我与顾郎中有深交,想为他求情。” “顾郎中其人,先生在杏园宴和花萼楼里是见过的,他虽出身寒门,但才情不浅,行事,虽称不上处处光明磊落,且迷恋乐伶,有些癖好,但至少素来有规有矩,绝不会为一方政绩而如此鲁莽,他违抗政令,冒犯先生,应当另有所指。” 因这番话,张九龄笑叹口气,拉裴延到荷池边坐下,说起了一个双翠鸟啄羽的故事。裴延心中焦虑,一时听不下去。张九龄却置之度外,说得自由自在。 双翠鸟的毛色华丽多彩,只栖居在树叶皆为珠玑的三株树之上,早在脱雏换羽时,雌雄就彼此吸引了,然而,为不招来猎人的箭矢与同类的妒恨,他们总要忍痛啄下彼此的羽毛,待双双比翼横跨赤水,才能在厌火国北交合,繁衍生息。 “裴郎,当初在赈济关中时,我与焕之并肩而立,朝中肃然,人人皆感到畏惧,如今我与焕之偶有不和,朝中自然就有寻衅的,只是唯如此,天,才能安稳。” “仓部顾郎中,兴许早已看出是此般情形,又建功心切,方才借此事试探中书省。我有时也是糊涂人,想着但凡为政,冲突在所难免,能缓解的,就解了吧。” “先生用心良苦。”裴延倏地醒过神来,回道,“季春明白了,这就去处理。” 自入中书省以来,经手的公文过万,从未有出过差池,这回,定然也不会错。 张九龄莞尔,转了转镜子:“明白什么明白,说的又不是这些。”裴延躬身:“先生指教。”张九龄道:“淇河悠悠,洧河苍苍,裴郎和小女子之间,究竟是如何了?”裴延道:“……”张九龄抚须而笑:“罢了,若有新诗,定当相告。” 张九龄的金镜,便是如此不计前嫌地,指引着一个又一个的心向家国的后辈。 这一封由小小的仓部郎中在瞒天过海,抢修工事的同时所写的,于世人眼中无异于以卵击石的奏疏,迅速地通过张九龄的中书省,摆在了李隆基的御案之上。 圣意未决,朝中波澜不大,然而,最令张九龄意外的是,府中突然被一位大名鼎鼎的客人缠上了。此人手拄拐杖,头戴宝簪,不来则已,一来,来了五六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