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_第15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3页 (第1/2页)

    来自河阴仓的冲击,即便对于此刻正处于迁都与铸钱呼声中的长安和洛阳,都是不能忽视的。那些行走在殿前长廊里的郎官,无一不感脚下震颤,头顶聩响。

    “牒状:御史崔宗之陈情,仓部郎中顾越、水部郎中李道用、县令邱仲,强虏民力。”“牒状:金部郎中李峘陈情,仓部郎中顾越,越权度支田税。”……

    一封封告状的文书,柳絮般堆在中书省的案头,与之相伴的是夏日的蝉鸣。

    这一日,小吏步履匆匆而过,传言是中书通事舍人裴延自长安刚到洛阳,特来拜见其师张九龄,却不见,无论外面如何喧闹,议政堂的偏院里,气氛依然平和安定,静谧得连水滴落入荷池的那一声“叮咚”,都能叫人听得一清二楚。

    “先生,季春来迟了。”

    ※※※※※※※※※※※※※※※※※※※※

    五一假期快乐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颜疏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颜疏 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4章 金镜

    “先生。”裴延拜首行礼,“季春向先生赔罪,关于河南的水稻播种……”

    他从长安来,只为两件事。其一是因耽误了引水种稻,替裴耀卿试探张九龄的态度,其二是,两京省内又收到了一封让通事和中舍人全都束手无策的公文,这回,并非哪位言官弹劾仓部,而是顾越本人竟上了一封奏疏,条条言明不禁民间私铸的危害,句句反驳金部郎中李峘,其理直气壮,似是浑然不知自己的处境。

    说完,一滴水落下,在池面泛起波澜,裴延抬起脸,看了一眼堂中那位长者。

    张九龄低垂眼帘,安静地把玩着一面又大又圆的,刻着百家姓的鎏金镜子。

    千秋节将近,三品以上都忙于准备敬献给至尊的生辰贺礼,九龄公亦不能免俗。中书令,本就是朝中风雅的典范,他玉笏藏袋,从来不是个眦睚必报的人。

    他也曾开过大庾岭。

    方才,琢磨《千秋金镜录》前,张九龄又一次在李隆基面前直言否决了一批李林甫所推荐的,未参科考,又不为朝廷办实事,只知道对上司俯首帖耳的庸才。

    而后,张九龄见御史台弹劾仓部、水部的牒状,问苏晋,忽地又想起多年前,那个抢走自家状元头衔,因舞黄狮子而在太乐署获罪贬去济州做司仓的王摩诘。

    一句话,便把王摩诘召回了朝中,在自己的麾下,做了前程似锦的右拾遗。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季节更替,水势变化,都有它们自然的规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