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_第357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7页 (第1/2页)

    他们两人之间,竟也有了秘密。

    她和元朗之间的情谊, 从来不会因为这一点秘密就掺了假。

    于是唐挽笑了笑, 说道:“你忙完了也早点回去吧。”

    元朗点点头。

    唐挽转身往外走。又听身后人唤道:“匡之。”

    唐挽停下脚步。元朗起身走来, 将一份奏折递给她:“你看看这个。”

    上折子的是江浙总督谢昭。内容也无甚特别, 只是汇报一些江南丝绸区的近况。末了还附上了今年对外通商的计划, 请朝廷批示。

    “余杭及其周围五个县城的改稻为桑已进入尾声,明年生丝产量预计要翻三倍。谢昭打算兴建江南丝绸园,招募一些外地的丝绸商人进入,修建工坊。”元朗说道。

    唐挽眼睛一亮:“好事。养蚕、缫丝、织造全都在园子里完成,省去了很多成本,也方便对外出售。我们要多调动民间的商人,他们对市场所需最为敏感。至于江南织造局,慢慢可以转为督导监察的角色。”

    元朗欣然一笑,道:“我也是这么想。具体的cao作,还要与谢昭从长计议。”

    此事若成,其他的产业和地区亦可效仿。

    “你也知道,这么多年江南建区的事,一直是我的心病,”元朗沉声道,“我想下一趟江南,亲自做一番督导。可朝中之事实在繁琐,我脱不开身。”

    十年前江南建区的国策因为党争而流产,元朗也险些因此获罪。如今他这般挂怀,也是应当。

    “何不让冯晋阳代你走一趟?”唐挽道。

    “冯晋阳明日去西北,你忘了?”元朗说,

    冯晋阳此次与农家名士徐先生同行,要在西北推广一种叫做红薯的作物。这红薯的秧苗是由南洋商人带来的,率先在福建传播开来,听说十分好种,且产量极大。如果能在北方推广,当能缓解每年南方漕运供粮的压力。

    唐挽手指点了点太阳xue,刚刚晨会上才说过的事,她竟真的忘了。

    “一时倒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唐挽道。

    元朗垂眸,含笑问道:“你替我走一趟如何?”

    “我?”唐挽一怔,“不行不行,我还要……”

    话就这么噎在了喉头。西北边事已平,会试也已经结束了。此时唐挽手头还真没有什么要紧事。

    元朗抬手,帮她正了正官帽,说道:“也不是非要让你辛苦。只是沈榆来信说,当地正在兴起一个新的儒家学派,与我们的主张十分契合。或许可以加以利用,帮助新法的推行。”

    新法最后的关键,没有一个坚实的理论支撑是做不到的。可开山立派又谈何容易?真正的名士大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