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古今小说(全6册)_桃花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桃花扇 (第24/32页)

要好好查个清楚。

    等不到第二天,当夜就有动静。一声炮声,惊醒了陈潜夫,只听呼啸之声,由远而近,似乎发生了兵变。

    他这几年都在前线,出生入死不知多少次,心虽疑惧,却还镇静。越其杰却吓坏了,赤脚跳下地来,拉着陈潜夫的衣袖,瑟瑟地发抖,口中只是喊着陈潜夫的别号:“元倩,元倩!”

    “杰老,你沉住气。看看再说。”

    睡在外屋的长随,也都赶了来探问消息、照料。他们要点灯,陈潜夫不许,只命令各自穿着停当,带上武器,准备自卫。然后他跃上墙头去探看究竟。

    一看便知不妙,灯笼火把,手持短刀,有二十多个人,直扑中间那座巨宅——高杰的行辕。陈潜夫心想:亲兵呢,怎么一个不见?

    这样困惑地想着,突然意会,叫声:“不好!”一翻身跳下地来。

    “元倩,元倩,怎么回事?”

    “杰老,大事不好。不过你不要慌,赶快上马,走!”陈潜夫又说,“噢,官服不能穿!”

    越其杰已吓得将要瘫痪了,由他的长随,七手八脚替他脱官服,扶上马,开了后门,由陈潜夫一马当先,从冷僻小巷中曲曲折折绕了过去,在一家大宅门第,停了下来,击着铜环叩门。

    应门的是一个白胡老头,拿灯笼一照,赶紧躬身肃客:“原来是陈大人,请,请!”

    “你家主人呢?”

    “到浙江衢州避难去了。”

    “噢,”陈潜夫说,“今天我们要在你这里打搅一宵。你不必照料,也不必声张,只管你自己去睡,我们坐一夜,明天一早就走。”

    话虽如此,那老者还是送了茶水来,再三致意,说是家无主人,时世艰难,简慢不周。陈潜夫将他敷衍走了,才告诉越其杰,这家人家姓汤,睢州世家。主人叫汤契祖,豪侠尚义,本来想投到他家,必可得到庇护。如今只好天一亮看情形,分散着混出城去。

    “情形不知道怎么样?”越其杰愁眉苦脸地说,“高将军那五十亲兵,能不能保护得了他,大成疑问。”

    “岂仅成疑问?高将军一定遇害了!那五十亲兵根本就不能抵抗。”

    “怎么呢?”

    “你明天看好了。”

    陈潜夫心中的猜测,一点不错。当时炮声惊醒了醉梦中的亲兵,想起身戒备时,一左一右两名妓女,死拖活缠地拉住了他们的两只手,有的软磨,有的硬压。就这纠缠不清之间,许定国的大队已到,五十亲兵,无一能活。

    当然,高杰是怎么样也保不住性命了。

    于是高杰所部,回师攻睢州。许定国携带家小细软,星夜出城,投降肃亲王豪格,接着带领清兵渡过黄河,入仪封、下考城、破睢州、薄归德。侯方域秉承老父之命,家眷避入深山,他只身又往东走,打算着重回史可法帐下。

    而携着桃花扇的苏昆生亦正一路往西而来,走到徐州地方,只见败兵溃窜而下,才知道归德已经失守了。

    苏昆生跨一头瘦毛驴,背一个青布包裹,正走在徐州东南六十里的吕梁滨上——泗水自徐州东南过吕县南,水上有石梁,称为吕梁洪。照《列子》这部书上说,孔子曾经在这里眺望过,当时的奇景是“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如今却是通漕运的要道。嘉靖二十三年,管河主事陈洪范疏浚吕梁洪,两岸石堤,水陆并行,土人唤作吕梁滨。

    吕梁滨上,溃兵乱哄哄由西北而来。前方吃了败仗,在后方却不像斗败之鸡、丧家之犬,依然横冲直撞,当着凶焰的,无不遭殃。苏昆生见此光景,本待折回,只是受了香君重托,不能轻罢,心里打算,好歹要赶到徐州,打听归德情形,再做道理。

    蓦地里一声“唗!”,苏昆生只觉得身子突地往前一冲,几乎跌下驴背,定睛看时,那头小毛驴的短缰,已经捏在一名军服不整的士兵手里了。

    “总爷!”苏昆生赔笑问道,“有何见教?”

    “你说的啥?‘孔夫子的卵脬,文绉绉的’,俺不懂。”

    “噢,噢,我是说总爷拦住我,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对了!俺跟你借一样东西。”

    看他态度倒还和善,苏昆生略微放了些心。“请问总爷,要借什么?”他说,“我身无长物,只怕不能效劳。”

    “喏,俺要借你这头驴子用一用。”

    苏昆生大惊,“这……这……”他结结巴巴地说,“千里长行,全靠这头牲口,总爷,你请高抬贵手。”

    “他娘的!”那人翻脸了,“敬酒不吃吃罚酒,你替俺滚下来!”

    说着,便抬起左臂,使劲往外一推。苏昆生在驴背上哪里还坐得住,滚下地来。小毛驴自然是被牵走了。

    “总爷,总爷!”他实在少不得代步的牲口,气喘吁吁地赶了上去,一把扯住那士兵的衣服,同时跪了下去,“总爷开恩!”

    “开恩?开你娘的x!俺送你回姥姥家。”

    话完脚起,抵着苏昆生的肩,使劲一踹,“扑通”一声,苏昆生掉到了河里。

    乱世人命不值钱,而且水流湍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