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_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6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60节 (第3/4页)

,梅书记抬头,露出一张瘦了一圈,皮肤也黑了一个维度的脸,笑着指了指对面的凳子:“余厂长来了,坐。小胡去让师傅加菜了,余厂长今天辛苦了,又让你特意跑一趟。”

    余思雅依言坐下,笑着说:“梅书记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最辛苦的是梅书记你。这段时间频繁下乡,梅书记都瘦了。”

    梅书记将报纸折了起来,放在一边,摆手说:“我不辛苦,最辛苦的是咱们的老乡啊。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将将能够填饱肚子,真是不种地,不知道农民的艰辛。”

    这段时间经常往乡下跑,梅书记也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和不易,面朝黄土背朝天,大中午丢下碗就要下地,其中的辛苦,没种过地人完全体会不到。

    余思雅含笑点头:“是啊,不过现在越来越好了,我相信明年还会更好。”

    梅书记隔空指着余思雅:“你这小同志就是会说话。”

    余思雅只是笑。

    梅书记也不在意,其实他也是这么想的,因为今年的丰收让他看到了农村的巨大潜力,如果年年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农民挨饿将会成为历史。

    “余厂长,咱们县的玉米产量目前已经统计出来了,比之去年增长了135%,翻了一倍还多,这可真是出乎咱们当初的预料,我当时还想着能增加个百分之三五十就已经是个意外了,谁知道结果这么好。对了,你看最近的报纸了吗?”

    余思雅摇头:“最近忙糊涂了,还没来得及看。怎么,最近报纸上有什么新的消息吗?”

    梅书记将一旁的报纸递给她:“你看看。”

    余思雅打开省报,从头版开始看,一目十行地扫过,大致浏览了一下。头版是省里领导讲话,要务必保障秋收,号召大家尽快抢收,完成今年的任务,接着是一些地市级举行抢收的誓师大会之类的,还有个别地方说今年的产量增加了多少。

    几乎一半的版面都在讲秋收,就连第二届大学生即将入学这个消息也只得了个小豆腐块的版面。

    “省里领导很重视秋收啊。”余思雅看完后说道。党媒是政府的喉舌,很多时候代表着政府的态度,这样大篇幅的报道秋收,可见省里对秋收的重视。没办法,这差不多一个月的收获,关系着几千万人接下来一年的口粮,怨不得大家如此重视。

    梅书记低头喝了一口水,笑着说:“是啊,我看过最近这几天的报纸,也听了广播电视新闻,很多地方的秋收成绩,跟咱们县比起来,差距不小,但都已经很振奋人心了。余厂长,你觉得咱们这个成绩能上报吗?”

    余思雅到这会儿才算是明白了梅书记的意图。

    她笑着说:“当然能,咱们这项改革创新的举措,可是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如果能在全省推广开来,明年的粮食产量岂不是能翻倍。这样大家都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余思雅是真这么想。小岗村要明年才开始偷偷摸摸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明年秋天才能看到成效,正式在全国推广是在82年以后去了,晚一年就得少收多少粮食,农民又要多饿肚子一年。

    他们省先这么搞集体小队奖励制,不冒进,又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等小岗村彻底解放农村劳动力,粮食产量跨越式增长,让上面的领导看到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好处,中央肯定包产到户这一大胆举措,下发文件,他们就能顺利地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中间这几年过度,能多收粮食,也能让大家逐渐意识到更公平的分配方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总归不是坏事。

    梅书记很满意余思雅这个答案:“跟余厂长你说话就是痛快。你这话让我吃了颗定心丸啊。”

    余思雅笑着说:“梅书记,我跟省报、省台的记者同志们倒是认识,可以请他们过来。不过我建议,咱们县的成绩还是先报到市里面,不然市领导先从报纸上知道咱们的成绩,多不合适。”

    领导也会觉得没面子啊,尤其是省里问起,市里一问三不知,像什么话,这不是给市领导没面子吗?

    梅书记作为老干部显然也明白其中的弯弯道道:“这是自然,就是水稻还没收割完成,没法统计数量。咱们县的水稻收得相对比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