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021章】 接任总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21章】 接任总统 (第3/3页)

粉饰一新。下午3时,军乐队高奏欢快的乐曲,典礼开始。袁世凯身穿宝蓝色军服,腰配长剑,顾盼自雄,趾高气扬地登上讲台,用他那口河南腔,抑扬顿挫地宣读了誓词,蔡元培代表参议院接受了誓词并代表孙中山祝词,双方都例行公事般的面无表情,彼此敷衍。

    刚忙完,袁世凯就忙着和北洋诸将合影。只见袁世凯居于正中,段祺瑞、冯国璋、曹锟、段芝贵、李纯、张勋、卢永祥等一干人等环绕左右,个个按剑而立,耀武扬威。在他们看来,都城按照他们的意愿迁到北京来了,大总统的桂冠也到了手,民国的天下应该是他们的了。袁世凯由衷地微笑说:“老夫53岁了,今天是我最高兴的日子。”接着又是一片阿谀奉承之声。

    陆尚荣也在旁边,见此情景,不由地一声冷笑。袁世凯很得意,大家都很得意,谁都没有留意到他。终于,在最后,袁世凯发现了人群中陆尚荣的身影,立即装出亲热的样子,邀请陆尚荣单独和他合影,还假惺惺地赞扬陆尚荣“弹压”兵变的功绩,引得曹锟是咬牙切齿。

    就在袁世凯忙着迁都和就职的这段时间,人民党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建设。张謇将秦时竹的党章稍加润色后,就确立了下来,9日,人民党北方局成立,以秦时竹为书记,吴景濂和袁金铠为副书记,葛洪义为监察委员会书记,何峰、禹子谟等一干人列名委员,下设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和京畿六大分部;10日,南方局成立,以张謇为书记,程德全、汤寿潜为副书记,沈钧儒、章太炎等一干人列名委员,下设江苏、上海、浙江三大分部。双方商定,尽快在各地推选代表,准备出席于4月15日在沈阳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孙中山见前面两道防线已失去,又面对着人民党的威胁,在政党政治上已先失一着,只能极力加紧建党工作。12日,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了会员大会,宣告同盟会由秘密的革命党转变为公开政党。参照人民党的同盟会依样画葫芦,将宗旨修改为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由于各地陆续派出参议员,参议院总人数已上升到53人,人民党占了约三分之一,同盟会占据了四成多,已隐然形成了对峙局面,但宋教仁和黄兴却认为这是实践民主的良好开端,他们动辄以美国为仿效,希望能搞成两党制,宋教仁在祝词中说:“……希冀两党联手,共建中华民国民主事业……”

    对两党政治的形成,袁世凯感到了无形的压力。他从来就是信奉实力政治的,对于民主共和根本不在乎,在重大问题上更是希望能独断专行,他认为,这才是做总统的味道。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北方还有数省的都督人选没有确定。当初和谈时,唐绍仪曾经允诺革命党:以柏文蔚为山东都督,第三军军长王芝祥为直隶都督,再选一名革命党为河南都督,作为让出大总统位子的补偿。袁世凯现在地位稳固,根本不把这个君子协定放在眼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盘,任命张锡銮署理直隶都督,替代张镇芳,张后来去河南做都督。次日,任命周自齐为山东都督,代替张广建。而将革命党的胡瑛从烟台都督调任陕甘经略使,复远调新疆、青海屯垦使。

    袁世凯的专权,引起革命党人的坚决反对,人民党由于刚刚建党,也需要显示自己的力量,于是两派人马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合作。原直隶谘议局开会选举王芝祥为直隶都督,要求袁世凯加以任命。王是直隶北通州人,前清按察使,辛亥革命时率军北伐,到了南京就加入了同盟会。由于身份特殊,自然得到了双方的支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