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8页 (第2/2页)
其实就是给庄稼和果树提供这三种元素,但那种肥料效率太低了。 近代粮食爆炸性增长,除了育种、水利方面的改善,最重要的依赖就是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 稻种方面文靖安一时半会无法改变(这里我们无比怀念袁隆平,我们任何时候都需要袁隆平这些育种科技工作者,致敬!),化肥和农药方面他有信心可以在短时间内造出一条生产线,只要把西海那边的生产机械弄过来。 所以现在的重任落到了周洵的肩上,文靖安严肃问道:“周大哥,你有办法从西海把机械买回来吗?” 第143章 议定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其他人齐刷刷盯着周洵看。 周洵小心翼翼问道:“我好不容易回京,能不能别让我跑西海了?” 文靖安过去拍了拍他肩膀,说道:“周大哥,国事为重,你有分寸的。” 周洵苦着脸,在座各位就数他官职最高,但怎么感觉就数他地位最低?或者说最受委屈。 严素光给他兜底,说道:“你尽管去,成与不成中书省都会给你表功。” 周洵一听,马上问文靖安:“我什么时候出发?” 文靖安:“越快越好,现在是五月,京城附近的稻田一年两熟,六七月份收割夏稻重新播种,你如果能赶在播种前回来最好,这样我们今年秋收就能看到效果。” 周洵略作计算,回道:“从京城往返西海一趟至少两三个月,中途要是遇到风浪海啸更说不准,现在走至少八月九月份才能回来,赶不及。” 文靖安:“如果用那个哈利大使他们的蒸汽轮船呢?” 周洵陡然醒悟,说道:“一两个月就行!” 随即又为难道:“那黄毛比猴精,就算他肯送我过去,未必会送我回来。” 文靖安:“你到那边买一艘如何?以后我们肯定要多次往返西海,有了蒸汽轮船会方便很多。” 周洵苦笑道:“我也想买,之前我就上过奏折说这件事,但一艘船没有几万两银子下不来,上面不会给这笔钱,而且还要买你说的机械,那就更加难办了。” 按照一两银子2000块来换算,几万两银子就是几千万甚至过亿了,一旦牵扯到这种国之大事,动辄就要花费常人无法想象的巨额钱财,文靖安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大项目,在他的印象里,陈家给他的三千两就是顶级巨款了,听到几万两银子的消耗,一时间无言以对。 这种时候就要体现严素光和林宁宴的作用了。 林宁宴主动说道:“我可以写一封折子递给太子殿下,然后当面跟他陈说利害,这笔钱数目是不小,但太子出面应该有办法拿下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