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荣耀,化学强国_第287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7页 (第2/2页)

,读者们注意到了四个主要内容。

    第一,周洵和林宁宴的专栏重新回归,两位大人分别贡献了洋洋洒洒数千言的西海见闻录。

    第二,创刊人文靖安主笔的一篇特别报导介绍了“新华镇工业区”的建设意义,并宣布第一条磷肥、钾肥和氮肥生产线正式落成,不日就能生产使“粮食增产”的神奇肥料,欢迎京城附近的农户到时候踊跃购买。

    第三,探花郎文靖安时隔数月,终于在《新华月报》上再次发表了一首他的上乘诗作。

    诗曰:《观淮有感》

    自恃才气当用世,

    谁言吾相不封侯?

    须知少年凌云志,

    曾许人间第一流。(注)

    这首诗的后面还有一篇游记,是文靖安特意让卢玉邻和杨玄素等人写的,内容主要是他们师生夜游淮河,看到新华镇工业区今非昔比的环境,看见港口停泊的巨大轮船和数十艘小船,听闻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文靖安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首绝妙好诗,他们做学生的皆叹服,表示也要像文老师那样学贯中西,努力争取成为“人间第一流”。

    第四,工业区迎来了第一次“验收”。

    太子萧慈祐带着包括礼部尚书赵仲明在内的一众东宫辅臣,走京城东门官道转新修的新华路来到工业区进行视察检验,由严素光、文靖安、林宁宴、周洵、崔琰组成的领导班子负责接待引领,看了工业区建设前后的对比图,从一片前河后山的荒草地变成房舍林立、车船繁忙的工业区,萧慈祐和东宫辅臣皆表示满意;紧接着,他们参观了化肥生产区、在建农药厂房、一号港口、蒸汽轮船……太子殿下当即表示“这事做对了”、“要再接再厉”、“还不够”、“必须进一步支持”!

    但文靖安很清醒,这份报纸是他们的喉舌,当然写为他们说话的内容,这些言论最后是要用成绩来支撑的,也就是他们必须让人们看见他们所做的一切有用,最直接的一个体现是把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用到农田里,得到一个“粮食增产”的既定事实,那比一千篇新闻稿都管用。

    在化肥正式投产之前,文靖安和严素光回京参加了詹事府的晨会。

    上半场是萧慈祐和赵仲明等人商议庙堂大事,主要讨论朝廷如何筹建剑州水军。

    下半场轮到文靖安等人发言,先是周洵和林宁宴汇报了这次西海之行的收益和花销等等事项,需要指出的是,他们能买回来那么多东西是花了大价钱的,西海人不是傻子,又历来擅长贸易,卡脖子是他们的老传统了,周洵和林宁宴做了部分妥协,不仅那五万两银子花光了,还临时从剑州借了一万五千两,这些都记在了詹事府的头上。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