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0节 (第1/2页)
以上三仗除了合肥之战外,曹cao属于进攻方,刘备属于防守方。接下来角色互换,则是不好说了。北魏的人口优势将会放大,而填线作战则非南汉之所长。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南中、交岭非不可取,因大战方休,曹贼在北,无暇顾及。若欲收之,遣将征讨,兵至则郡归,地民则可归置。” “料观北方之形势,古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曹cao以暴治民,主公以宽待民,此为主公之胜。主公善治军民,择机而伐,兴复汉室,大有可为。” 北伐岂是仓促可下? 寿春、襄樊、祁山皆中原之坚城,堵住南方北上中原的道路。 纵葛公用兵受制于祁山,姜维畏祁山而转攻陇西;襄樊、寿春之固,令南朝军士为之头疼。 刘备放下茶盏,笑道:“北伐从长计议之事,孤若不成,尚有子嗣。子若不成,亦有孙辈。世代北伐,终有功成之时!” 简雍不客气的打断,说道:“主公岂可轻言天寿之事,此为大不吉之语。” “宪和所言有理!” 刘备笑而抚须,说道:“孤年岁已长,从今岁以来,多有左右劝孤立嗣。孤深思多时,欲立寄奴为太子,不知仲邈以为如何?” 霍峻迟疑半响,说道:“寄奴虽天资聪慧,但年岁尚幼。主公身体健壮,何不如再观察几载,不必早忧太子之事。” “宪和以为如何?”刘备复问道。 简雍收腿而盘,说道:“若雍记忆无差,寄奴已有九岁左右。九岁之童,学识渐长,心智微成。主公可按霍督之语,于考察二年,越明后年,若学有所成,则可立为嗣子。” “简君所言甚是,峻也以为如此!”霍峻应和道。 “也罢!” 刘备沉吟少许,笑道:“且按二位之言,多观望二年,再做决断。” 霍峻似乎想起什么,问道:“敢问主公,去岁言讨山越、五溪之事,孔明可有决断?” 刘备捋着胡须,说道:“孔明言,春时,收麦种稻;夏时,百姓农忙;秋时,收稻种麦。唯有深秋初冬,动兵不伤农时。故孔明欲在秋冬之季,出数万兵马,平五溪、山越二蛮。尽量于春耕前,息兵罢战,以免耽搁麦收。” 闻言,霍峻微微颔首,感慨说道:“似孔明这般用兵,何言征战伤农乎!” 诸葛亮与寻常将领最为不同之处,他作为执政者,行军作战,往往会考虑到农业生产,再制定方针作战,减少战争带来的伤害。而这也是霍峻与他论战的时候,敬佩诸葛亮的地方。 第370章 嗣子纠纷 公元215年,夏,邺城。 宫殿内,曹cao摊开双臂,任由侍女为他穿戴王服,望着铜镜里头发半白的自己,微叹了口气,暗自思忖道:“大业未成,孤将老矣。然中国之基业,子桓、子建谁可为承之?” “大王!” 两名侍女为曹cao整理完衣冠,从左右退下。 曹cao望了望镜子里的自己,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曹cao看见身上这件新颖精美的锦服,好奇问道:“此衣可是近日新制作而成?” “启禀殿下!” 侍女恭敬答道:“由匠师取蜀锦裁量而成,殿下若有不合身,可让匠师改衣。” “蜀锦?” 曹cao扶着腰带,打量镜子里的自己,皱眉问道:“孤记着之前取襄邑织文裁剪,今怎取蜀锦制衣了?” “回殿下,织文技艺不如蜀锦,亦不如其精美。今王公大夫多取蜀锦制衣,奴见殿下衣物老旧,故今夏取蜀锦制衣。若殿下不喜,奴取旧衣为殿下更换。”侍女颇是惶恐,说道。 “不必了!” 曹cao心中颇喜蜀锦,颔首说道:“织文颜色样式老旧了些,蜀锦色彩绣丽。不必更换,今日且着此衣。但下次欲取蜀锦制衣,当向孤汇报。” “诺!” “大王,三位公子已在大殿等候!”侍从说道。 “善!” 曹cao将剑佩戴于腰,趋步出殿。 殿内,曹丕、曹植、曹彰三子立于殿中。 见曹cao入殿,曹丕领头而拜,说道:“儿臣见过父王,望父王福泰安康。” 曹cao按剑入榻,见三子各有风采,如曹丕庄重威仪,曹植潇洒随意,曹彰魁梧武烈,心中顿生骄傲。 “诸子且坐!” “谢父王!” 趁着三子入座之时,曹cao喊来杨修,说道:“近闻民间百姓裁蜀锦为衣之风日盛,蜀锦出自巴蜀,为南贼官营取利,宜当劝民多取中国绸缎、绢麻为衣,不可资助南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