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0节 (第2/2页)
“诺!”杨修拱手退下。 三子入座而候,曹cao环顾三人,说道:“今日唤你三人入宫,可知何事乎?” “可是父王欲考问时政军务?”曹丕问道。 “正是!” 曹cao捋着胡须,笑道:“今天下未定,你等为孤子嗣,当胸怀大志,建功于世。” 说着,曹cao指向曹彰,笑道:“诗词歌赋,子桓、子建之所长;骑射搏虎,子文之所长。故今孤专考时政军务,望你三人勿要让孤失望!” “诺!” “塞北鲜卑渐兴,轲比能、扶罗韩、步度根盘踞塞外,诸胡渐有不顺之心,诸子以为如何?”曹cao问道。 “父王!” 曹植欲抢先回答,但见曹丕有回答之意,抬手谦让,说道:“兄长请先!” 曹丕有意先答,但见曹cao在上,谦让说道:“子建率先开口,当是弟先答!” “由子建先答!”曹cao见兄弟谦让,点名道。 “诺!” “启禀父王。” 曹植看了眼曹丕,拱手说道:“鲜卑自檀石槐死后,分崩离析,已难为我中国之患。然檀石槐虽死,但鲜卑诸部势力尚存。今父王欲安塞外,当分而治之。” “即不可让塞外一统,由多部首领分治,诱其互相攻伐以弱其力,凡有不顺者,起兵讨之,以武威之。武功之下,以文怀柔,准其通商,教化其民。文武并下,此塞外可安也!” 说完,曹植颇是自得,瞄了眼曹丕,嘴角微微含笑。 “嗯!” 曹cao脸色虽是不变,但心却对曹植这番话颇是认可。 “子桓呢?” 曹丕看了几眼曹植,心中不由震惊。曹植这番对答,他还能说什么,多是拾人牙慧之语。 思量少许,曹丕硬着头皮说道:“启禀父王,胡人畏威而不怀德,当令其从征,夺其良驹,方可弱其力。父王选乌桓精骑从征,可让鲜卑出良驹入军。强我中国之力,方是根本之道。” “子文以为如何?” 曹cao不予评价,而是看向曹彰问道。 曹彰苦思良久,挺腰正色答道:“父王,儿愿效霍去病、卫青,出征塞北,横扫诸胡,封狼居胥,擒轲比能、步度根等诸夷于阶下,为父王歌舞!” “哈哈!” 闻言,曹cao抚须大笑,说道:“孤之黄须儿,果有壮志。” 笑了些许,曹cao望着座位上的三子,说道:“常言知子莫若父,子建之才,却令孤亦难尽知啊!” 接着,曹cao话锋一转,敲打说道:“时政军务,本是儿所擅长。今日,却不及子建。日后当多加用心才是,以免被人赶超。” “诺!” 曹丕低着头,拱手说道:“儿臣近日疏于用心,今后必当努力用功,不负父王期望。” “善!” “今后向塞外用武,孤必用子文为帅!”曹cao笑道。 曹彰脸上欢喜不已,说道:“多谢父王!” “都退下歇息去吧!” 曹cao挥了挥手,示意三子退下。 三曹趋步出殿,曹丕谈笑风生,不见任何心中芥蒂。 “兄长为尊,先请!”曹植抬手说道。 “三弟请!” “兄长请!” 曹丕拉起曹植、曹彰的手,笑道:“既是兄弟,何必如此见外,当是同行。” “哈哈!” 望着三子的背影,曹cao露出满意的笑容,思忖道:“子桓心胸开阔,诸子皆不如也!” 思虑间,曹cao取过案几上的竹简,便要阅读浏览。 杨修趁机奉上文书,说道:“大王,劝民禁买蜀锦令文已草就,修于文书上列有三条细则,请大王过目!” “哦!” 曹cao接过巾帛,浏览几下,惊讶道:“德祖下笔竟如此之快?” “请大王批复!”杨修递上毛笔,恭敬说道。 “咦!” 曹cao持笔望文,不知如何下手更改,惊讶道:“莫非德祖提前备有腹稿,巾帛上近千字文章,孤却不知从何入手?” 杨修不卑不亢,拱手说道:“启禀大王,蜀锦之风日盛,臣多为忧虑。前日,修偶与子建公子相遇,谈及此事。三公子大为感叹,言诸葛善治国,若不遏蜀锦之风,不消多时,朝堂上下诸卿当多着蜀锦。” “南贼官营蜀锦,从中牟取暴利,以为军资,充实府库。待贼北伐时,我着蜀锦,敌披甲胄,此当谓资敌也。修不敢专功,以上所思,多有三公子之见解。” 曹cao捋着胡须,感慨说道:“想不到子建竟有如此之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