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3节 (第1/3页)
作为贴身护从,霍熊兄弟跟了霍峻有十几年时间,因为人憨厚,尽心尽力,遇危不退。故霍峻也从不亏待二人,凡有多余的东西都会分霍熊兄弟一份。 霍熊见家主在巾帛上奋笔而书,遂静悄悄地退下。 巾帛上,霍峻写下了他对瘟疫(传染病)有限的认知,希望能给后世的人启迪,不以无知的态度去面对瘟疫,而是能够清晰认清瘟疫的传播方式,从而在瘟疫中拯救更多人。 由于霍峻的储备知识有限,《控疫经》内容文字远不如兵法丰富,其一文仅二三千字。 仅在巾帛里详细论述了因瘟疫的种类不同,其传播的媒介也会不同。然即便如此,霍峻在有限的知识储备中,以伤寒为例子,着重强调空气、唾沫传播,介绍了可以用口罩的来防护。 书写接近尾声之际,侍从疾步入帐,喘着粗气,说道:“都督不好了!” “何事,这般惊慌?”霍峻皱眉问道。 侍从面露悲伤,说道:“鲁副督于帐中病逝了!” “子敬?” 霍峻神情发愣,右手不由一松,沾满墨汁的笔掉到地上,墨染沙土。 即便提前知道鲁肃会走,然今时得闻噩耗。霍峻也不禁伤感,心中顿感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什么东西。 “子敬病逝,何其悲乎!”霍峻悲叹道。 心绪被打搅,霍峻已无心书写《控疫经》,将笔搁到案上,从榻上起身。 “今大王何如?”霍峻问道。 “大王闻恶讯,心中多是悲痛,欲厚葬鲁督,追其谥号!”侍从答道:“今请都督前去,言有要事商议!” “善!” 霍峻勉强收拾好心情,出帐趋步去寻刘备。 刘备虽是隔离,但与霍峻隔着不远,一盏茶的时间,便至刘备的大帐。 帐中,刘备握着鲁肃的遗书,在那来回踱步,悲切而叹。 霍峻入帐之时,刘备正和左右痛惜说道:“子敬与孤相识多年,辅孤坐拥江南。今因疟病而亡,孤心中多是悲也!” “大王!” 见到霍峻入帐行礼,刘备上前握住霍峻的手,问道:“仲邈于下令,凡得疫而亡者,皆需以火葬之。今孤欲厚葬子敬,不知可否?” 霍峻犹豫几下,说道:“疟病乃大疫之病,以烈火焚之,可让体内邪气消散。今大王欲土葬子敬,怕是有违政令!” 在华夏秦汉时期,凡中原士族多推崇土葬,唯有羌、戎蛮夷采用火葬。直到佛教的传入,火葬才渐渐被汉人所接受。然即便如此,大部分的达官显贵都会采用土葬。 刘备神情略有不满,说道:“子敬不比常人,岂能以火毁之?” “罢了!” 见刘备这般神情,霍峻无意坚持,说道:“子敬为国之大臣,可行厚葬。然为避疟病四散,当以艾草护体驱蚊,暂先装入棺椁,择良辰葬之。” “善!” 刘备神情较为愉悦起来,说道:“子敬与国有大功,孤欲追封谥号,不知诸卿可为建言?” 法正沉吟少许,说道:“鲁督常有壮节,乐善好施。辅佐大王坐断南方,又南下招抚交岭蛮夷,北上深治江淮,其间多有建树,甚有威名。以正之见,或可以‘肃’为谥。” “肃者,刚德克就,摄下有礼,貌恭心敬。鲁督以肃为名,以子敬为字,其之为人坦荡自若,可谓人如其名。今大王以‘肃’为谥号,谥字互相呼应,古来少有贤臣得此尊荣!” 鲁肃虽非演义中的老好人,但其为人豪爽,凡与鲁肃接触之人,对他多有好感。纵法正这般睚眦必报之人,对鲁肃也多有敬佩。 “肃侯?” 刘备念叨几句,惆怅说道:“子敬,人如其名。今以肃为谥,当人得良谥。” “追封鲁肃为肃侯,拜为豫州刺史,镇东将军;拜其子鲁淑为骑都尉,赐邑三百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