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1节 (第2/3页)
,甚至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利。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实际上与郭太后一族有联络。拥有郭太后的支持,司马懿拥有诛杀曹爽,废立皇帝的权利。 今刘备禁皇后、太后干政,除了受吕雉影响外,还有受东汉那几任皇后、太后的影响。 至于禁止阉人出任内庭长官,则是吸取东汉时期宦官干政。如皇后所居的长秋宫,有长秋寺为治理机构,管理宫中事宜,其多是宦官担任。 此令之后,唯有士人可以担任大长秋,而宦官不得出任。 “陛下英明!” 左右文武齐刷刷而拜,高呼道。 君臣又聊了几句,众臣则就是徐徐退下。霍峻因有事留在堂内,欲向刘备禀报。 “陛下,恕臣斗胆。臣与陛下相处数月,见陛下精神渐衰,疾病似有加重。今陛下能否向臣明言,疾病何如,御体何如?”霍峻拱手道。 见霍峻直接询问,刘备长叹了口气,说道:“今病症欲重,恐难痊愈,朕已思后事尔!” 说着,刘备靠在榻上,说道:“朕本欲过些时日观病体如何,再告诉君与孔明。然自视身体,今深感难以长久。” “朕刚已下诏,令伯言回京。有些事当让太子承担了!” “陛下~” 第567章 辅政名单 黄鹄台所发生之事,在刘备的授意下,由马良为使,代传与诸葛亮。 诸葛亮因整顿吏治之事,刚从荆楚归京,听闻马良代传的内容,虽有所预料,但依旧伤感而叹。 “丞相,除以上之外,陛下以两汉宫廷之乱为鉴,制定祖训,言今日之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 马良拱手说道:“且非军功不得封乡侯以上之爵,藩王不得握兵权。以上四令,铭金勒石,藏于黄鹄阁。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刘备在那日见面之后,与王粲聊了许久,最终以两汉为鉴,加上军功封爵以及藩王分封二令。 听着刘备所制祖训,诸葛亮感慨说道:“昔中汉以王莽篡逆为鉴,光武皇帝至孝章皇帝时,约束宦官,严防外戚。然至孝和皇帝时,君上年幼,窦氏临朝,窦宪因之发迹。” “至此之后,宦官势大,外戚专政,更替为乱,中汉因此而衰。望我朝之后,能如陛下所制之祖训,二者不再为患。” 因有西汉灭亡的前车之鉴,东汉在很多政治制度上都有所革新。 政治上,废弃丞相,以司徒代之;设尚书台,将权利集中。故东汉时,权臣需录尚书令者。 在开国初,便以钱财退功臣,不让军功集团参与过多的政治。功臣退后,则重用士人治世,皇权由此大为集中。 军事上,以汉武帝穷兵黩武为鉴,东汉对外谨慎用兵。 如废都试制,引入募兵制,组建南北禁军。以和为主,多以钱财赏乌桓、鲜卑,以免征讨作战,劳民伤财。 西域诸国请求大汉统治,但因刘秀不愿劳民伤财,西域诸国则被北匈奴长期占据。而后班超力取西域,东汉才复设都护府。 除政治、军事外,早期的东汉皇帝如诸葛亮所说一样,有意限制外戚权利,以及打压宦官。如列云台二十八将,因马援之女为皇后,明帝为了避嫌,未将马援画上云台。 因章帝早亡之故,一切发生了重大改变。汉和帝年龄小,窦氏临朝称制,为执掌朝政,让其窦氏一族入朝执政。 窦宪之所以北击匈奴,则是他斩杀刘畅,为求免死,建功赎罪,请命北征,故而有燕然勒石之事。虽横扫北匈奴,但也让草原力量真空,鲜卑因之而崛起。 之后汉和帝长成,凭借左右亲信合力夺权,诛杀窦氏成功。经汉和帝之事,外戚专权在东汉开了头,宦官也不再打压。 汉安帝早亡,东汉则进入幼年皇帝时期,反复政变,反复夺权。外戚、宦官、士人轮番登场,后面则就进入桓、灵二帝时期。 东汉败亡教训在前,诸葛亮仅能希望季汉之后的皇帝,能遵循刘备遗诏,别重蹈东汉覆辙,尽量保持朝野的稳定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