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1节 (第3/3页)
虽常说封建王朝因土地兼并而亡国,但正儿八经因土地兼并而亡国的王朝,除了西汉、大明外。如晋、隋、唐、宋、清等王朝,不是因外敌入寇,则就因高层混乱而亡国。 不夸张地说,高层不搞事,保持一定的稳定治理,国祚两三百年,非是什么大问题。如果遇见农业革命,说不准国祚三百年,并非不可能之事。 诸葛亮作为顶级的政治家,自然能认识到这点。而霍峻作为后来者,通过历史教训,亦能知晓这些。故而对刘备所制定的四条祖训,不说十分支持,但却未有反驳之念。 “今陛下病情日重,不知除祖训外,可有其余布置?”诸葛亮问道。 马良沉吟少许,说道:“禀丞相,陛下为后事计,已招陆巴梁归京。” 诸葛亮大体能了解刘备的想法,今刘备可用的宗亲太少,不用女婿陆逊,怕无宗亲可托大事。 至于张飞,料今时岁数,即便托付大事,其主要职责,也仅是稳定朝政之用。 “可有他人乎?”诸葛亮思量问道。 马良犹豫少许,鉴于他与诸葛亮的关系,低声说道:“陛下虽已有辅政之人选,但却为主事者,犹豫不决。今或有意属丞相者不少,丞相宜当为此而思。” 刘禅年纪虽比历史大点,但刘禅依旧年轻。今将大汉之事,让刘禅自己主持,根本不可能。且为了北伐大业,稳固季汉国祚,刘备必须将国事托付与大臣们,让他们辅佐刘禅。 今辅政大臣的人选,刘备已渐渐有了。但具体是霍峻领政,还是让诸葛亮领政,这让刘备多有犹豫。 诸葛亮抚扇而叹,说道:“今国事为重,如陛下意属霍督,且霍督有意。令霍督主政,未尝不可,我又何必争之,以坏国家大事。” 说着,诸葛亮告诫马良,说道:“季常为侍中,今虽与亮关系莫逆,但不可因私而废公。托孤大事,非陛下叮嘱,不可向外言语,以免被歹人所知。” “诺!” 马良恭敬而拜。 “今陛下何在?” “今陛下在黄鹄台养病!”马良答道。 诸葛亮从榻上起身,说道:“我与季常同行,今当入宫看望陛下。” “丞相刚从长沙归来,今不休息片刻?”马良关心道。 “陛下病情愈重,我心难安,岂敢休息!”诸葛亮正色道。 少顷,诸葛亮与马良乘车赶赴黄鹄台,求见养病休养的刘备。 阁台内,经刘备的批准,诸葛亮得是见刘备。 今时的刘备身形削瘦,坐在榻上,身上盖有毛毯。精神比见霍峻时更差些,但尚能正常接待臣属。 “亮拜见陛下,试问陛下御体如何?”诸葛亮行礼问道。“花甲之年,疾病多生!” 刘备摆了摆手,示意诸葛亮坐下,说道:“孔明巡检荆州,当多有劳累。近日无大事,可好生休养,不可轻易外出。” “谢陛下!” “黄鹄台之事,不知孔明是否知之?”刘备问道。 诸葛亮坐在交椅上,说道:“禀陛下,马侍中将前后之事,皆已告诉亮。亮以为祖训四条,当安国之上诏,当可行之。” “善!” 刘备看向马良,吩咐说道:“季常,朕与丞相有要事相商,且率侍从退下。” “诺!” 待马良与屋内众人退下后,刘备说道:“祖训是为长远之事,非今下紧急之大事。朕深感病情日重,不知何事易世。今太子年幼,天下繁杂,难以理事。朕走之后,当多劳丞相理事。” “当请陛下善保御体,早日康复。何言如此不幸之事?”诸葛亮说道。 “朕身经百战,大小创伤众多。昔初得痢疾,再转下血。之后身体无力,杂病频生,发热畏冷,怕已无痊愈之望。” 刘备长叹口气,说道:“今招伯言至京,则是为免疾病骤发,而坏国之大事。” 早期肠胃胀痛,拉肚子,刘备未感自己不行。直到便血,夹杂其他的疾病袭来,且未有治愈的希望,这让刘备能感知自己的死期将至。为了避免骤亡,刘备要提前为后事而打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