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_第45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9节 (第3/3页)

国内承平,再效高祖毁鸿沟之盟,亦未不可行。”

    诸葛亮向张昭拱手,说道:“张公,贼人与我汉室有大恨,常有亡之心。今明知我国有难,而后约分天下,此不可疑乎?”

    “且曹丕倘若西征陇右,则有坏先帝旧时之布置,而令贼治下关陇合一。关西合治,陇南二郡难存,而我大汉北伐,日后愈发难矣!”

    “这~”

    张昭不由语塞,不知该怎么回答。

    霍峻笑了笑,说道:“陛下,我与丞相之见略同。昔以鸿沟之盟观之,项羽因粮乏而与高祖约分东西。今贼国无内乱,外无强寇进犯,岂会因心善,怜悯百姓,而与我国约分天下!”

    指望曹家人怜悯百姓,而主动与南汉盟约,这是开什么玩笑!

    天下从来不会掉馅饼,如果真掉了馅饼,就怕你是别人的馅饼。当你内部存在问题时,不要怕你的敌人会表现出落井下石的态度,反而是要担心他态度缓和起来。

    前者,他在谋划趁火打劫,欲采取各种手段获利;后者,他可能已进入某种准备状况,即将向你下手。

    “大司马之意是?”刘禅问道。

    霍峻摸着小胡子,冷笑说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曹丕或欲南征,或是择机西伐马超。”

    “汉有天下之大半,幅员辽阔五千里,粮仓充盈,甲兵已足。西土之事,不过肌肤之疾,今有丞相西进,足以安之。吴楚州郡安服,何忧北患乎?”

    说话间,霍峻看向殿中那些鸽派,说道:“今如从曹丕之语,约分南北,开商通货,息兵弃戈。众者或以为安乐,不被兵戈之所累,殊不知是为开门而揖盗也!”

    “俺也以为如此!”

    见霍峻表态,张飞随即应和道。

    有了霍、葛二人表态,众官吏又开始讨论,议论之前的提议的不合理

    “大司马,丞相所言有理!”

    “曹丕jian诈,其之心思难知。今仓促应诺平分南北,则有害国事。如其违背旧誓,则我受其害!”

    刘禅为之大悦,问道:“如大司马所言,曹丕或南下,或西征,我国当何以应对?”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以静制动,且观曹丕用兵。如曹丕西征陇右,则发西土之兵援之,而遣大将北伐,分散其力。若曹丕南下,观其进军动向,而后制应对之方略。”

    马良忧虑片刻,说道:“若如大司马所言,曹丕有窥视我南土之意,今下令丞相西进巴蜀,恐有不妥。不如封锁蜀道,先安蜀中。及形势分明,再令丞相西进巴蜀,亦不言迟!”

    “不然!”

    诸葛亮回绝说道:“安西土,平南中,宜早不宜迟。西土不安,南中不安,待曹丕用兵,二地恐生大乱!”

    第578章 预判你的预判

    关于南北分治的朝议,在霍峻与诸葛亮言辞辩析下,众人在表面上已无异议。

    实际上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不是刘备来自中原,从而喜欢用中原士人出任高官。而是因这些中原士人根基、家乡不在南方,故中原流亡到南方的士人,他们热衷或渴望北伐,希望建立功绩,恢复故土。

    如孙吴政权,即便君主孙权为吴郡人,他在某些关键位置上,依旧喜欢用流亡江东的淮泗人。在吴国的中后期,诸葛瑾、吕岱、步骘不论是否有能力领兵,他们都被孙权授予兵权。

    就如诸葛瑾而言,其能出任大将军,根本原因不是他的战略有多么出色,而是他在北伐态度上,比大多数的江东籍贯文武积极。

    当然并非所有江东文武对北伐持消极态度,其中不少杰出的将领在某些情形下赞同北伐,而这需要孙权去带动那些将领,与筛选有心北伐者。

    孙吴与南汉情形虽大体不同,但却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刘备北伐,除了战绩打动人外,其还通过团结、带动众人,并选出有志将校。

    但随着创始人刘备的去世,霍、葛二人因时间短,不能替代刘备的角色,其也导致了南汉朝中今下缺了主心骨,或是说缺少领导者带动他们对目标的追求。

    主心骨的缺失,也导致朝中文武心思各异,以及对目标的迷茫。故而在南北分治的提议下,出现了不同声音,或求和,或保守,或主战也就不难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