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61节 (第3/3页)
美好,但现实很骨感。一旦他集结主力渡过淮水,进攻合肥,则南军水师可能会逆淮而上,截断他的军粮,破坏他的粮道。 曹丕瞥了眼刘晔,略有不满,问道:“子扬为江淮高士,却不知可有高见教朕?” 刘晔低着头,用手指向舆图,说道:“陛下,晔以为不如集结重兵顺淮水东进,克钟离、盱台、淮阴三城,夺泗口。而后步骑南下合肥,舟舸从邗沟入大江,令敌退至江南。” “钟离、盱台、淮阴三城?” 曹丕盯着舆图上不太知名的城池,问道:“三城由何人镇守?其城中兵马又有多少?较合肥如何?” “禀陛下,钟离城由贼将徐盛固守,其城中兵马三千。徐盛者,为霍峻帐下勇将,素有胆气;淮阴、盱台由全琮、高晨坐镇,二城合兵四、五千人。全琮者,为霍峻帐下督将,养威持重,能得军心,高晨受其督。” 全琮早年随其父全柔为孙权效力,后二刘灭孙氏之后,全琮随其父投降。全柔病故之后,全琮复领全柔部曲,被调入到霍峻帐下效力。 跟着霍峻经历大小征战二十余次,全琮因性情沉稳,顾虑周全,甲不离身,轻财好士,逐渐成长为大将。 钟离城虽遏水,但不如淮阴城之重。之前因徐盛守泗口有失,霍峻则让全琮替守,而用徐盛守钟离。 孙资根据淮泗传来的情报,说道:“较合肥而言,三城不如合肥兵众,钟离遏水,钟离控泗水。合肥由庞统固守,且有兵马七、八千之众,恐难以急下。” “禀陛下!” 刘晔拱手说道:“陛下如能取得三城,得淮阴,上可控泗水,下可制邗沟,断绝淮北。贼下邳、东海二郡可不战而下,淮东无险可守,陛下则可率兵长驱至射阳,而后兵临长江。” “善!” 曹丕思虑少许,笑道:“子扬果是高才,钟离、淮阴三城不克,敌有逆江而上之危。今出兵而下淮东,如能破外城,当能席卷江淮,兵至长江。” 说着,曹丕吩咐左右,说道:“令夏侯尚督青徐二州兵马,从泗水而下,攻下邳,而后取东海。朕率大军顺淮水而下,先拔钟离,而后再克淮阴,与夏侯尚合兵淮阴,届时至江北,看能否寻机渡河!” “诺!” 刘放cao笔而书,将曹丕的军令通过润色,记录至巾帛上。 出兵路线粗有所得,曹丕轻松了许多,说道:“襄樊为贼寇之重镇,朕恐仲达一人不足以取襄樊,欲令子丹率兵南下,二军合力,同取襄樊。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此番南征,曹丕志向远大,不仅渴望收复江淮,还想趁机收回襄樊,彻底恢复曹cao鼎盛时期的疆土。 “陛下,上军大将军所部兵马为防备汉中,陇右敌军,今动关中兵马,若贼寇趁机用兵,臣则恐关中有失。”卫臻担忧说道。 曹丕踱步而思,说道:“老革刘备去世,陆逊东归武汉。巴蜀短时之内难以出兵,当下唯有忧陇右马超!” 思索少许,曹丕说道:“可让牵招率边军兵马,招鲜卑胡骑,合为一军,令其至南阳,听从仲达调令!” “陛下,轲比能明顺暗逆,不可久用。田豫上月疏言,轲比能阴联鲜卑诸豪,禁卖军马与我。而后素利擅卖千余匹马与我,则受轲比能威胁。今若减并州军士,恐轲比能难遏。”刘放上报道。 曹丕脸色略有阴沉,说道:“轲比能尚不及乌桓,今与素利互相护攻杀,岂不让我国得利。今下之重当以南事为先,凡南事承平,再遏轲比能,亦未不可!” 轲比能明顺暗逆,他曹丕岂会不知。但知道归知道,但相比正在发育中的轲比能,已成大敌的水贼更为重要。 “诺!” 就在君臣探讨用兵内容时,侍从从殿外趋步入内,禀告道:“启禀陛下,虎牙将军鲜于辅携于禁至宫外,等候陛下传唤。” “于禁?” 相比回程的鲜于辅,曹丕更对于禁感兴趣。而这兴趣不是欢喜,更多是厌恶之感。于禁作为大将竟投降贼寇,甚至还蒙封官职,太令人恶心了。 看向孙权,曹丕问道:“于文则归国,仲谋以为当如何待之?” 孙权迟疑少许,说道:“陛下,昔晋楚之争,荀林父败绩于邲,战后求罚。景公明荀林父所败之因,而不与追究;秦晋争霸,孟明受穆公之命,率兵东进肴山,兵败受俘,穆公以为己之过,使复其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