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04节 (第1/3页)
“魏已历二代,少者不知有汉。如今时不一鼓作气,待魏再治中国三十载,恐河北已无知汉者矣。而南土承平,久而历之,我与诸君渐老,恐无多少士民有复中原之志!” 在众人中徐庶的年纪仅次张飞,比诸葛亮、霍峻等人老多了,他从南渡荆州避难起,已有三十几年。他见过太多安逸下来的北人,因生活安稳下来,不再想回家乡。 且徐庶作为颍川人,他深知中原地理对习惯利用河流作战的南人来说,属于是不小的挑战。冬季结冰,舟舸不利行进,怕是会被曹魏骑卒击败。 今下徐庶赞同霍峻的建议,发举国之兵,梭哈一把,争取吃下河南。 实际上,除了气候问题外,霍峻之所以选择梭哈一把,还有考虑到河南不是独立的地理单元。 北方不比南方,南方山水纵横,平原、盆地琐碎,需要利用长江进行上下沟通。北方的河南地区不是独立的地理单元,进入河南地区作战,要么一鼓作气打到黄河边,要么卡在中间,被敌军趁势反推。 有了徐庶开口,诸葛亮轻抚羽扇,强调说道:“中原为四战之地,外无崇山为险,内无金汤之城。若不出全力,则无以逐鹿中原。” 诸葛亮从榻上起身,说道:“中原之形势关乎天下之兴衰,汉得中原,则能覆没逆魏,季兴汉室,救民于水火。如魏据中原,则天下被其握,汉室终难为天下人之所向。” “魏自钟离兵败,曹丕抑郁而亡,曹叡幼主继位。魏为御我北伐,行效中汉之末政略,准州郡自募兵马,可见其兵马将衰,其今下之兵不比汉土之精锐,亦不比南土之众。” “亮敢断言,今中国之形势,已不复曹cao昔日之时。魏兵马衰竭,钱粮将匮,百姓食不果腹。我军如能取胜,王师下河南,百姓箪食壶浆,士吏望风而降。” 说着,诸葛亮看向众人,笃定说道:“发举国之兵,如能下河南。汉室大兴,逆魏覆没之势,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逝,势不可当!” “大司马、丞相,发举国之兵而北伐河南,未免有倾尽家资‘赌’彩之感。兵者之事,不宜太险!”潘浚说道。 “赌?” 霍峻起身微叹,说道:“‘赌’字或虽难听,但似乎与孤之所为相同。但孤却更愿将举南土之兵北伐之事,称为‘战略决战’!” “战略决战?” 闻言,在座七人初有疑惑,但又深思四字之意。霍峻走到殿中,踱步说道:“战略决战者,即为赌国家之运势,赌大军之命运。成者,定鼎中原,横扫天下;败者,轻者丧兵,重则亡国。” “昔曹cao南征江汉,欲集天下之力,与吴楚之兵决战。然却被孤率吴楚锐士,火烧金口,追亡云梦。终一统天下,篡汉称帝之梦破灭。” “亦或是袁绍征曹,两军战于官渡,袁胜则曹败,曹败则中原被袁绍所得。终曹cao奇袭乌巢而胜,席卷河北,成一统中国之业。” “曹丕庸人,欲收淮南之土,集举国之力南下,然受挫钟离,兵败淮水,寿春被克,中原空荡。今敌我形势逆转,何不能北上中原,饮马大河乎?” 霍峻的语气坚定,说道:“葛相言,如能下河南,则汉兴魏亡。然孤以为如能克复河南,或河北再无大仗。一伐而定中原,二征以复汉室,盖今下之形势,当如此语尔!” 继而,霍峻语气放缓,说道:“孤知诸君心存顾虑,担心北伐中原不成,既有损孤之声威,将士伤亡惨重,辎重匮乏,民劳而无功,日后进取中原乏力。” “然不知诸君可明,我军兵马当下为何不逊于中原,或是更甚一筹。非大汉人众于中国,而是贼大乱初安,可服兵役者少。缓图中国之举,当如贼今下之意。待积年之后,魏元气恢复,仇敌更强,欲再图中原,则大势不在我矣!” “昔高祖幸已有三秦之地,据荥阳与项羽约分天下。彼时何不闭关守险以求缓图天下,莫非其不知将士厌苦战,有兵败失天下之险乎?” “非也,实因灭楚之形势已至,故不得不战。如有错失良机,则放虎归山,遗患无穷,而后方有垓下之役,鼎定天下之事。今之势,与高祖之时有何异焉?” 霍峻敢向众人喊出,一伐而定中原,二征以复汉室的口号。并非仅单纯根据河南形势,欲执着打穿河南。而是通过长达多年的战争,汉魏在兵源、兵力、粮草等方面上发生逆转。 魏弱汉强的格局,或许大部分人还未有所感知,但被霍峻敏锐的扑捉到。既抓住当下的格局形势变化,岂能不顺势发动战略决战,尽可能一鼓作气打穿河南。 很早之前,霍峻隐约就有对汉如何取天下,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