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06节 (第1/3页)
“昔孝武帝征辽东,平朝鲜之地,辟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然四郡几经被高句丽所侵,郡县被占,汉民遭掠。然陛下以为如能复行郡国之治,既能开拓边疆,又能保境安民。” 东夷在华夏早期历史上,一直是非常强大的对手。殷商因常年征讨齐地,导致兵疲而国穷,终被西周灭亡。周吸取经验,为了解决东夷,封了鲁、齐两大诸侯国,以及大批淮泗小诸侯国,方才将东夷解决。 刘禅的意思不难理解,大概是平了天下之后,为了稳固辽东州郡,他欲将朝鲜半岛上的土地授予霍氏,类似用姜子牙治齐模式,帮助大汉稳固幽、辽地区,外扩朝鲜半岛。 “此事不可向外言语!” 霍峻不知怎么评价刘禅的cao作,唯有叮嘱霍弋说道。 相比霍峻的将信将疑,霍弋反而是信任刘禅,笑道:“陛下非言而无信之人,仅是以为朝鲜蛮荒,气候苦寒,恐大人会因此而不满!” 顿了顿,霍弋问道:“今李严之所为,不知大人以为如何?” 霍峻抿茶而思,说道:“李严贪图名利,欲将我置于火上,不可不理。” “迁都之事,当早做决断!” 第634章 广海都督 李严作为尚书令,破坏朝政内部的和谐环境,欲将自己置于火上所烤的行为,让霍峻难以忍受。 如果李严仅单纯依附于他,像司马芝、蒋济等人这般,安分协助他处理政务,霍峻能接受李严拜入他门下。毕竟以霍峻这般身份,不可能说在朝堂上没有替他奔走的官吏。 即便是诸葛亮而言,他左右有马良、马谡、向朗、张裔等可靠心腹。在诸葛亮推行政令时,有时需要靠左右心腹帮忙配合才能推行下去。 李严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升官,掌握更多权利。甚至为了某些目的,会发起政斗,将更多的人牵扯进来。 如历史上,李严为了掌握更多的权利,不惜破坏诸葛亮三伐,以粮草不济为理由,骗诸葛亮回汉中。而后提前上疏刘禅,欲倒打一耙,污蔑诸葛亮提前撤兵。 今有了苗头,为了防止出现不可控的情况,霍峻不会再让李严执掌尚书台。毕竟尚书台为中枢之机要,如果在其中搞破坏,不亚于一枚核弹爆炸。 至于迁都金陵,霍峻大概也已有了想法。 在长安、洛阳面前,不管是金陵,亦或是武汉,都属于是弟弟。但为了助力北伐,以便集中人力物力投送到中原,向江左让渡政治利益属于是必然之事。 有了政治利益分配,那些江左士人则会利用本地人的身份,竭心尽力确保粮辎能够安全运到前线。 但如何分配利益,以及cao作迁都,霍峻心中已渐有了打算。若非李严将事态升格,有引起政斗的倾向,霍峻下一步都打算设立行台。而后通过政治表态,如刘禅东巡金陵,不动声色的将金陵升格为陪都。 居住在武汉的兵吏们,无需大费周章迁到金陵。毕竟将金陵升格,仅是为了更好榨取江左钱粮而已。 至于北伐失败,如何协调金陵与武汉之间的关系,只能说日后再考虑了。为了北伐,有些事情不可能考虑太过长远。 次日,霍峻先让霍弋入宫,代他向刘禅表明态度,以及将李严所言内容告诉与刘禅。而后霍峻乘坐车辆前往尚书台,与诸葛亮会面,商谈相关重要事务。 台阁内,批复奏事的诸葛亮,得闻霍峻前来拜会,起身亲迎。 “江陵公!” “葛相!” 诸葛亮请霍峻入座,笑道:“兄登门拜会,莫非是为迁都金陵之事?” 霍峻端坐榻上,说道:“李严泄露迁都机密,以至于朝野上下尽知迁都之议。今为了北伐大计,不可坐视不理。” “兄是说,之前泄露机密者,为尚书令李严?”诸葛亮惊讶道。 “正是!” 诸葛亮眉头紧蹙,说道:“之前八君议事,亮询问左右,本以为是为侍从泄露机密,今不曾想是李严泄露。” 说着,诸葛亮疑惑问道:“不知兄从何得知?而那李严又为何泄露机密?” “此事说来话长!” 霍峻微叹了口气,说道:“昨日,李严登门而访,言语尽为投机谄媚之语。……其为掌大权,不惜劝孤罢黜承明。而后劝孤晋王爵,加受九锡……。” 霍峻也不隐瞒,将昨天李严与他所说的内容全盘托出。尤其是着重讲了李严欲劝他晋爵,受九锡之事。 诸葛亮脸色沉了下来,愤然说道:“迁都之事本为国中机密,李严身为尚书令,怎能贪图蝇头小利,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