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05节 (第1/3页)
秣陵之名来源于秦始皇所改,昔秦始皇东巡,得闻金陵有天子气,为消除金陵的王气,将金陵改为秣陵。 秣陵者,即草料场。今不论是否迁都秣陵,其名已不符合陪都或首都的地位,先改城名,而后观众人的反应。 “善!” 诸葛亮微微颔首,说道:“不论迁都秣陵与否,当下必须为日后北伐而备。若耽搁时辰,恐会贻误军机。” 说着,诸葛亮问道:“大司马广造海船,莫非欲浮海运粮以济北伐大军?” “然也!” 霍峻微微颔首,说道:“秋冬之时,淮泗之水难通,粮草、冬裘难以供给。故别遣海船运粮至郁洲岛,如能以郁洲岛为粮寨,或可维系大军用度。” 冬天时淮水会结冰,舟舸基本是用不了,为了防止粮草不足,霍峻必须想办法解决。在多方面考虑之下,霍峻打算多造大船,通过海运将粮草送至郁洲岛。 郁洲岛北临琅琊,西近下邳。过冬的粮草、衣物送到郁洲,霍峻大军就能在彭宋扎下根基。熬过冬天,淮泗舟舸可用,大军就能继续向北作战。 当然了相比淮北作战的困难,诸葛亮背靠汉水,几乎不用为粮草而发愁。即便诸葛亮率兵挺过宛城,颍川为河南精华之所在,诸葛亮足以就食于敌。 了解霍峻大概的计划,诸葛亮说道:“大司马走泗水而用兵,看能否先取青徐,就食于地,兼得海运粮辎。兵粮充沛,更待春夏用兵,时挥兵向西,与亮呼应!” “孔明之语有理,且看日后谋划!” 霍峻踱着步,微叹说道:“接下来,容孤深思是否迁都金陵。” 第633章 封建朝鲜 在霍峻与诸葛亮商议下,先让刘禅下诏改秣陵为金陵,而后拜周鲂为丹阳太守,兼任横海中郎将,与扬州刺史步骘负责督办粮草,兴建大艘海船。 自秣陵改金陵起,不知何人泄露消息,南汉朝野高官得知霍、葛二人有意东迁,不少江左士人上疏,夸赞金陵出色的山水地势,以及与武汉进行对比,希望京师东迁。 江左士人的上疏,引起了连锁反应。荆楚高官们不敢泄露战略决战的计划,唯有驳斥首都东迁的谣言。不过荆楚士人们议论声不小,表示武汉做不了首都,可以迁都江陵。 在几日之内,武汉城中各种言论层出不穷,这让不想将事情闹大的霍峻顿感不满。 他隐约察觉迁都金陵之言论,大概是列席的上卿之一,却不知具体为何人。霍峻询问诸葛亮、徐庶二人,葛、徐亦是疑惑不解。 为了不将事情闹大,霍峻对上疏者冷处理,并在深思是否仅将金陵设为陪都。 转入建兴二年,因正旦有人借着敬酒之故,力劝霍峻不可迁都秣陵,再次引起了争议。霍峻故意以日后迁都长安或洛阳为由,含糊敷衍过去。 傍晚,大司马府。 霍峻微醺而归,在侍女的服侍下,坐到榻上。而后在侍女的擦拭脸庞下,又喝几口醒酒茶,霍峻精神抖擞些。 “大人!” 不知何时,霍弋从宫内回府,向榻上的霍峻行礼问好。 见霍弋似乎怀有心事,霍峻主动问道:“近日宫内有何变故?” 霍弋沉吟少许,说道:“禀大人,近日迁都之言四起,宫中侍从多有向陛下上疏,或有力谏迁都者,亦或有力阻迁都之言论。各种言论嘈杂,如……。” 说着,霍弋有些犹豫,不知该怎么说。 “有何言论,但说无妨!”霍峻放下手中茶樽,说道。 “陛下让儿交予大人!” 霍弋从怀里取出奏疏,说道:“此疏力劝陛下不可迁都,其疏中言,昔先帝以武汉划归江州,而后以葛相领江州牧,当为钳制大人之所为。” “今金陵临近江淮,而江淮为大人长久经营之所。如陛下若迁往金陵,恐京师将会被大人所制。故周不疑力劝陛下不可迁都,以免如大人之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