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9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8节 (第2/3页)

   “以上折色后再减去‘以钞抵税’的宝钞,实收税额为三百五十九万七千三百余贯,比以往少了一百一十七万余贯。”

    此刻,乡绅豪强的贪婪展露无遗,原本交税一百四十六万余贯的苏松二府,在他们的cao作下,实际只上交了不到三十万贯,剩余尽数用宝钞抵税。

    尽管宝钞还有五成的实际价值,但朝廷还是损失了最少六十万贯的岁入来源。

    六十万贯,这笔数目可不少,便是支持江南全境以钞抵税的朱允炆都不由手心发汗,朱高炽等人更是暗中咋舌。

    不过比较他们,朱元璋就显得平静很多,因为他心里早就有了准备。

    作为从放牛娃和乞丐成长起来的人,他比谁都知道那些乡绅富户有多么可恶,但凡他们能拿出更多的宝钞,他们都不会选择直接缴纳赋税。

    那近三十万贯税钱,恐怕都是苏松二府寻常百姓交上来的,与那些乡绅富户没多大关系。

    虽然这次的惠民政策没有惠及太多平头百姓,但不管怎么说,朱元璋想要的效果终究是达到了。

    整个江南的宝钞价格在秋税过后,基本维持在了一贯值钱五百文的局面,其余诸省也基本回升到了四百文左右。

    这还只是以钞抵税的第一次,如果后面继续将政策范围扩大,宝钞的价值或许真的会如高煦所说的一般,回升到如面额一样的价值。

    不过,想要继续扩大以钞抵税的范围,就必须让朝廷能缓缓。

    在回收宝钞不能发行的局面下,户部每年都在亏损一百多万贯的赋税。

    如果朱元璋愿意停下地方上的一些水利工程和基础建设,那或许户部不会在意这一百多万贯,毕竟他们大多数人都得了实惠。

    可问题在于,朱元璋不愿意放弃自己剩余生命的这些时间,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所以他要趁着自己还能活动,提早将大明朝的各项事情做好。

    不停下这些工程建设,就只能从别处来寻找新的收入了,而这个‘别处’,自然就是朱高煦所看山点矿的金银铜矿了。

    “臣曹国公李景隆,参拜陛下,陛下万福安康。”

    “起来吧,赐座……”

    朱元璋心思一动,但此时李景隆也走进了武英殿,并对他五拜三叩。

    对此,朱元璋颔首示意他起身,并命随身太监端来了

    “九华山的铜矿开采如何?”

    朱元璋趁李景隆坐下之际看向朱允炆,询问着他眼下最关心的事情。

    “回爷爷的话……”朱允炆当着李景隆的面起身,毫不遮拦的说出九华山铜矿情况。

    “工部的人回话,说那九华矿山或许在汉唐时期就已经有人开采,因此方便开采的地方都已经被开采完毕了。”

    “如今动用火药开采后,虽然还能继续开采,但每年能产出的铜锭却不如之前估计的那般多了,而且成本也增加了不少。”

    “工部估计,九华山每年能交出一百二十余万斤铜锭,可铸钱三十万贯。”

    朱允炆说罢,刚坐下的李景隆也有些惊讶这九华山铜锭数目。

    “不错……”朱元璋很满意九华山的出产,同时也将云南的问题提出:“云南矿山探查如何了。”

    九华山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头在于朱高煦看山点矿所点出的云南矿山。

    对此,朱允炆也如是回答:“历经数月,大抵已经探查出二十三处铜矿,六处金银矿。”

    “这二十九处矿山,主要集中于武定、楚雄、姚安、大理、丽江、永昌及临安等府。”

    “三司奏疏之中书写其规模,认为可开矿场二百余座,但云南百姓不足,只能维持大约四十座场。”

    “此外,二十九处矿山,有二十三处属于地方土官、土司的管辖范围内,朝廷探查出矿山后,许多土司都带兵将矿山围了起来,说是朝廷与他们定下过君子之约,不管他们辖内事物。”

    “他们还说,若是朝廷愿意将矿山交予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