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21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8节 (第2/3页)

再版。

    从此以后,国人对托翁大名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吕碧城说:“可惜我读到的都是残篇,未能一睹全貌。”

    李谕说:“这个好办,到时候多买点英文版就是。”

    现在他们在圣彼得堡,能买到的基本都是俄文原版。

    吕碧城很感兴趣:“可惜读不懂原汁原味的俄文。”

    李谕笑道:“还是算了,想要学明白俄语,真是太难了。”

    吕碧城说:“带回国后,我一定要找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的林纾教习进行翻译。”

    李谕一听,却说:“不着急。”

    他想的是不如等一等直接用白话文翻译,还是那个略显无奈的思路:挟洋自重。只有让大家知道洋人也用白话文,才能慢慢接受。

    而且俄语作品的翻译的确不是件简单事。现在国内懂洋文的太少,仅有的一些基本也被外交口要走,压根没有多少“闲人”。

    况且翻译本来就不是只需要懂俄语就可以。

    第二百四十五章 画像

    彼得堡美术学院也坐落于瓦西里岛,的确非常近,步行仅仅十来分钟就能到。

    后世改名列宾美术学院后,已经贵为世界四大美院之一,不过艺术这东西学起来开销太大,即便是俄罗斯的学费已经很低,也不是寻常家庭能够承担得起。

    况且李谕的美术水平仅仅是在小学美术课时学过水彩笔和素描而已,对于美术真的了解不太多。

    不过就像科学,如今各科之间的分隔还远没有后世那么大,有些艺术家能够身兼多项能力,涉猎的领域比较广泛。

    搞文学的也想学学美术、搞美术的还会玩玩工程设计、搞音乐的还要弄弄量子力学……

    而且艺术本身魅力很大,所以除了艺术家外,喜爱的人不在少数。

    托尔斯泰作为俄罗斯的大文豪,粉丝很多,列宾本人就是托翁的粉丝之一。

    后世能看到不少托翁的肖像画,不少就是出自列宾之手。

    列宾一共为托尔斯泰画过十二幅肖像画、二十五幅素描,八幅家庭成员的素描、十七幅作家作品的插图,还外加三尊石膏像。

    完全能够看得出列宾对托翁的尊敬与爱戴。

    彼得堡美术学院主要是一座比较庞大的主楼,单论整体校园面积并不大,所以报上请求后,他们就很快在一间画室找到了正在为托翁作画的列宾。

    托尔斯泰已经是一把大胡子的经典形象,旁边还有他的夫人索菲亚。

    好在李谕来的时间比较凑巧,没等多久,列宾就放下画笔要休息一会儿。

    他们注意到了门外的李谕等人。

    “是学生?”列宾以为是彼得堡美术学院的学员。

    卡兹立刻说:“抱歉打扰了,我叫卡兹,代表瑞典皇家科学院及文学院来为托尔斯泰先生送上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托尔斯泰听到后却非常平静:“我知道了。总是如此煞费苦心提名,却又不会真正授奖,也没有什么意味。”

    他已经看淡这件事,毕竟是个75岁的老人,又经历过上几次文学奖的区别对待,名利的价值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卡兹听后有点尴尬:“评选的过程是文学院做的,我并不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

    托尔斯泰又看向一旁的李谕:“你们是……日本人?”

    李谕也有点尴尬,怎么都以为自己是个小鬼子。

    李谕只好解释说:“托翁,我来自中国。”

    “中国?”托尔斯泰并没有去过中国,不过对于中国人还是有传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