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3节 (第2/3页)
城造成太大影响,在家中研究论文的李谕又收到了一封从瑞典寄过来的信。 打开一看,好家伙,诺贝尔委员会已经提议把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授予昂内斯以及李谕两人,原因自然是超导和抗磁性的发现。 虽然评委会还未彻底敲定,不过李谕很明白,八九不离十了。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超导是个非常独立的“小门类”,物理学主流是量子力学、天体物理学、原子物理学。 超导虽然神奇,但当下的物理学完全无法解释(一百年后仍然解释不清),而且根本不可能推广应用,毕竟低温条件太苛刻。 不过超导方面的发奖历来却很迅速。 1911年超导刚发现,两年后就发奖。 1986年常温超导发现,也是第二年1987年就发奖。正是这次发奖,让我国科研人员吃了一次大亏。因为我国就在1987年发现了更加出色的超导材料。 咱们在超导领域还是挺厉害的。李谕涉足超导,就是估计着好好养生的话,能大概差不多活到那时候,一定要提前一两年把87年的诺奖也抢回来…… 第五百五十二章 探望 今年的诺奖评委会势必要搞点大动作,选出重量级人物,对评委会来说,李谕+昂内斯的组合足够有说服力。 之所以要用“说服力”一词,是因为去年物理学奖的获奖人实在乏善可陈。 19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达伦,是个瑞典人,各位一定没听过,很正常,李谕也没听过。 这人虽然多少有点研究成果——主要是改进了航海用的灯塔,但这种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明显不能算在物理学领域,否则能拿奖的太多了,比如发明飞机就比改进灯塔抢眼得多。 在二十世纪初的众多大佬面前,这样的成就根本无法脱颖而出,绝对拿不了诺奖。 达伦本人一直是个兢兢业业的工程师,突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自己都有些蒙圈。 里面肯定有故事。 提名达伦并强势让他获奖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 诺奖评委会与瑞典皇家科学院是两个独立组织,按照诺奖的评选流程,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是主要提名机构,组织评选及最后决定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 有那么一点“君主立宪”的意思,瑞典皇家科学院只是负责礼仪上的内容。当然了,瑞典皇家科学院也可以提名人选。 目前诺奖评委会与瑞典皇家科学院有点小矛盾,双方经常暗中较劲。 去年评委会提名了17人,而皇家科学院只提名了达伦一个。 为了表明自己才是老大,瑞典皇家科学院控制投票,成功让达伦获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是这样想的:作为份量最重的物理学奖,颁发了这么多年,一个瑞典人都没有,面子上有些挂不住;而且达伦有悲情人设,——他为了做研究,不慎失明。 悲情人设加上自己人,瑞典皇家科学院必须力挺! 反正最后就这么硬塞进去了。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事后也觉得事情办得有点不妥,于是在去年的颁奖典礼上取消了领奖者演讲,并且没有按惯例印发人物及成果宣传手册。 这就导致达伦领奖时鸦雀无声,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他是从哪冒出来的,直到院长宣布其获奖,才响起了掌声。 但评委会气没消,许多学者公开抨击瑞典皇家科学院。为了平息怒火,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年没有做任何提名,全由诺奖评委会自己拟定。 诺奖评委会很担心诺奖混入太多水分,影响权威性,这对自己的伤害会非常大,于是今年搞了非常物理的成果。 李谕能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