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警事_第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节 (第2/2页)


    “大新闻。”

    “什么大新闻?”

    黄江生递上报纸,不无幸灾乐祸地说:“你们省里推行殡葬改革,启东被划为火葬县,以后死了都要火葬,新闻上说火葬率要达到百分之百!”

    启东县居然变成了火葬县,听着就怪怪的,韩渝啼笑皆非。

    人死了要入土为安,火葬想想就怕人。

    吴老板的思想比较传统,急忙接过报纸,紧缩着眉头说:“以前也推行火葬,不过烧的都是城里的人,农民死了不要送去烧。”

    “以后都一样,死了都要拉去烧。”

    “我家老头子刚做的寿材。”

    “老人家的思想工作确实不好做,等正式推行开来,不知道有多少老人睡不着觉。”

    “干部拉去烧是应该的,为什么要烧群众……”

    吴老板对省里颁布的殡葬改革政策不太理解,觉得这是一件大事,捧着报纸回办公室仔细研究。

    上海早实行火葬,黄江生觉得这算不上什么。

    见吴老板竟害怕成这样,猛然想起一首歌,抑扬顿挫地放声高唱起来。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走进火葬场,全部化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苍蝇蚊子围着骨灰飞……”

    节奏欢快洋溢着改革开放气息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居然被他改成这样,韩渝差点笑岔气。

    黄江生不但会唱,而且会跳,见小公安笑成那样,竟伸展着双臂,跟歌唱家表演似的,越唱越来劲儿。

    “年轻的朋友们,公墓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歌词改得乱七八糟,歌声还可以,台风也不错,韩渝的眼泪都笑出来了。

    “黄哥,你这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

    “不懂,我也是瞎唱的。”

    黄江生伸开双臂,来了个很夸张的谢幕,坐下笑问道:“你们今天上午抓了好多黄牛,还让帮黄牛买票的那些人去自首?”

    “有这事。”韩渝往边上挪了挪,不想把油污沾到他身上。

    “村办公室这会儿可热闹了,有两个干部的婆娘孩子去帮黄牛买过票,正急得团团转呢。”

    “急有什么用,既然做了那就赶紧去自首啊。”

    “他们不敢。”

    “自首能争取宽大,为什么不敢。”

    “你们所长太厉害,他们开始不知道,找人打听了下才知道的,怕去了回不来。”

    徐三野果然名声在外……

    韩渝暗暗感慨,想想又笑问道:“你同情他们?”

    黄江生掏出香烟,不屑地说:“我也是受害者,怎么可能会同情他们。”

    “你怎么也成受害者了?”

    “回上海我可以早点去排队,买不到今天的票可以买明天的票回去。但每次从上海回来,买的可都是黑市票。”

    “可惜我们只能打击白龙港这边的黄牛,打击不到上海那边的。”

    “能把白龙港这边的黄牛打掉已经很不错了,中午去买菜,听说票比以前好买。”

    黄江生很直接地认为打击票贩子的线索是他提供的,因为上次跟小公安说过这事。

    既然是朋友,帮人就要帮到底。

    他回头看看身后,随即凑到韩渝耳边:“咸鱼,票贩子已经抓了,那些倒卖外汇券的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抓?”

    第22章 涉案金额巨大

    韩渝楞了楞,放下手中的零件:“我们没线索,而且那些人又不在我们辖区倒卖外汇券。”

    四厂粮站的那些人见不得别人好,见这边有人收粮他们总是找麻烦,总是贼心不死。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人民日报上是说过长途贩卖粮食不算投机倒把,但谁知道下面这些人当不当回事,会不会跟你上纲上线,给你扣顶帽子。

    黄江生急需一个有权的“靠山”,觉得帮沿江派出所就是帮自己,低声问:“如果那些人从白龙港路过呢。”

    “只要从我们辖区经过,并且有证据,那应该可以抓。”

    “他们真可能会从白龙港路过,只要抓也肯定能搜到证据!”

    “黄哥,你这话什么意思。”

    “上次跟你说过的,有一次坐船遇上他们,跟他们聊了会儿,还给他们留了联系方式。”

    徐三野说过要时刻留意违法犯罪线索……

    韩渝一下子来了兴趣,擦干手问:“你有他们的联系方式?”

    “我没他们的,他们有我的。”

    “他们有你的?”

    “他们是倒卖外汇券的,换到之后就要回上海高价换出去。南通那边的船票比白龙港这边更难买,他们知道我在这儿做小生意,问我要了电话号码,说下次回去托我帮他们买船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