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9/40页)
青荷就在千目所视之下,稳稳重重地上堂,跪在预先替她摆好的红毡条上。 “民女朱青荷,叩见青天按院大人!” “你就是朱青荷?”刘天鸣和颜悦色地说,“你把头抬起来!” 妇女上堂无不是低着头的,而问官却必得先命她抬头,因为妇女的贞yin善恶,在明眼人一望而知。刘天鸣看这朱青荷幽娴贞静,而且一脸的坚毅正气,不由得暗暗佩服,心想案子在这天是一定可以了结的了。 “朱青荷,我问你,你到这个地方来过没有?” “来过的。”朱青荷垂着眼说。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是卫虎家里。” “你当初是怎么来的呢?”刘天鸣说,“朱青荷,你要知道,本院今天特地安排在这里设公堂,为的是一切易于印证。你不可瞎说,不然,谎话一拆就穿。” “民女决不敢有半字虚言。” “那么,你说,你是怎么来的呢?” “是误上了轿子,阴错阳差,入卫虎口——” 由此而始,青荷将当初如何花轿遇雨,发现盗踪,如何匆忙上了花轿,发觉有错,如何在轿中先惊慌,后沉着思量补救之计,如何到了卫家,发觉一切情形,与想象完全不符。 “怎么个与想象不符?”刘天鸣打断她的话问,“你想象中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大人,喜酒谁都喝过,一堂喧哗,笑语不断。在我想象中,纵然不是什么有身份的人家,必是安分良民。哪知不然!客人中开口就骂,动手要打;出言吐语,不但下流,而且凶恶!” “噢,你倒举个例子我听。” 青荷觉得很为难,因为那些下流的话,实在羞于出口,但不说不行,只好硬起头皮答道:“记得有个叫大柱子的,跟人吵架,彼此对骂的话——”她还是无法举舌,“大人,不说也罢,说了有污清听。” “不然!如今是问案,不是闲谈。事事要真,字字着实。”刘天鸣开导她说,“你不必怕什么难为情!不然就跟讳疾忌医一样了。” “是!” 青荷异常为难,但逼到这个地步,不能不说,要说却又说不出口。一急之下,倒急出一个计较来了。 “回大人的话,可否赏给纸笔,容民女写下来。” “你会写字?” “只怕白字连篇。” “有白字也不要紧。骂人的话,原有许多字是写不出来。” 于是何清取来一副笔砚,而刘天鸣为了敬重其人,不教她像画供一般,伏地执笔,命何清引她到录供的座位上,坐着书写。 写完呈上,青荷又说:“民女只写一段大柱子与人吵架的话。” 刘天鸣接纸看过,喊何清问道:“大柱子是谁?” “是一名捕快。” “此刻可在这里?” “书办去查问。大概在伺候。” “好!你去找!”刘天鸣说,“除了大柱子,另外找两个言语粗暴的人。本院要验一验朱青荷的话,是真是假!” 何清有些莫测高深,但一时不便请示,只下了公堂到门口去问,幸喜大柱子一找就着。另外又挑好两个满嘴村话的捕快,方始上堂复命。 于是,刘天鸣吩咐,当堂试验青荷辨声可能知人。法子很容易,竖起一道布帷,大柱子与另外两人,照青荷笔录的对白,学说数句,青荷隔帷听辨。 一切都布置好了,刘天鸣却又将何清唤到面前,密授机宜。及至帷后发声,第一个不是,第二个不是,到第三个,青荷不免着慌了! “怎么?”堂上问说,“因何不开口?” 这话不但堂上,堂下也在问。人人看到,供试验的一共是三个人,前面两个不是,最后一个就必定是了。然则何以迟疑? 迟疑了一会儿,青荷断然决然地说:“也不是!” 此言一出,堂下交头接耳,相顾诧异。刘天鸣拍一下惊堂木,大声说道:“朱青荷,你再说一声?” “不是!” 刘天鸣面有笑容:“将布帷撤去!” 布帷一撤,三名彪形大汉,豁然呈现。青荷定睛细看,叫一声侥幸,心里不免有些怨刘天鸣,考验太苛,如果不是自己主意拿得定,一声说错,全局皆危了。 堂下自然莫名其妙,明明有大柱子,怎么一下子变过了?刘天鸣当然有解释,不过不必他亲劳唇舌,可命何清代言。 “奉巡按大人面谕,”何清走到檐前宣布,“为防朱青荷侥幸认对了人,考验从严,特意将大柱子换了下来。朱青荷果然不错。” 这一下,堂下对朱青荷越有信心,认为她的话一字不虚,因而也就越发屏息侧耳,一句话都不肯错过。 “朱青荷,”刘天鸣接着问,“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 “民女不识人心险恶,听得有人在说‘头儿的喜事’,猜想必是捕头。公门中人,自知王法,只要多送谢礼,自肯将民女送回家。哪知不然!” “以后呢?拜堂了?” “没有。” “没有拜堂?” “是!” “那是何道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